文│唐 昊(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这一届,广东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为实现工作目标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更为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综合来看,五年来的广东省政协工作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包括:促进党的领导力内化,推动民主协商制度化,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委员履职高水平,创新凝聚共识宽路径。
促进党的领导力内化,意味着把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内化到思想文化范畴,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这方面,广东省政协出台《中共广东省政协党组成员、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实施办法》,与委员深入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大委员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广东省政协针对自身特点,精心组织“政协悦读”等委员读书活动,团结引导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主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学习活动,进行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全体委员在内在的思想层面和外在的行动层面上,都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推动民主协商制度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协是政治活动中各利益群体充分表达自身需求、化解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矛盾的重要平台,通过人民政协参与协商民主,是社会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吸纳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广东省十年前就领全国之先,出台了第一部省级党委政治协商规范性文件《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广东省政协制定《协商工作规则》,推动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的工作制度是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标志,只要形成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就能不断推进政协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协主席王荣如是说。
广东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建设相应的制度机制,与相关社会群体特别是社会组织加强日常沟通。五年来的履职工作中,省政协共组织开展10次常委会专题议政、130余次其它协商活动、180多次调研视察,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挥好原有的品牌,如省政协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深圳市政协的“委员议事厅”等的作用,探索更多协商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
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协作为参政议政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在社会问题复杂化、治理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政协可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治理政策层面,近几年,委员们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新发展格局、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改革发展议题,共提交提案500件,一批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一大批意见建议被转化为党委、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在治理实践层面,广东省政协在过去几年里注重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在全省各级政协建立委员联络机构,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委员工作室,畅通委员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设立32个界别发言人,与主流媒体合作打造“委员有话说”平台,支持委员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动发声,依靠自身影响力在界别群众中传播共识,参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润滑国家政策的执行,带来国家治理真实有效的成果。
提升委员履职高水平,表现在广东省政协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建设。在过去几年,省政协以提高广大政协委员的政策把握能力、履职能力、提案工作水平为主要目的,定期开展委员履职培训;特别是以“国是学堂”“主席讲坛”“委员讲坛”等多个学习品牌为核心,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大学习体系,采取“集中+自学”“线上+线下”等系列“硬措施”,推动委员学习全覆盖,着力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省委书记李希、省政协主席王荣对委员学习培训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凝聚共识宽路径,指的是政协在其始终遵循的核心使命方面,有了更多的方法、路径和工具。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党外人士占60%以上。广东省政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建设常规机制,促进两者的结合与相互加持,更有利于人民政协制度优势的发挥。
事实证明,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机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现形式,是激活并吸纳社会活力,形成共识和整合行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政协长期以来注重向港澳委员、海外侨胞宣介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发展成就,增进他们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认同和支持,使他们深度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而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协商民主,必须要保有制度创新的精神、方法和勇气。在这五年中,广东省政协在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方面下了大力气,让政协工作除了在制度化建设等常规工作上取得长足进步外,也呈现出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这些精心打造的亮点很多都已成为省政协的品牌项目,体现了广东协商民主丰富的实践内容。例如:
书香政协
为打造“学习型政协”,将党的领导内化为委员内心的思想理念,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2020年4月全国政协部署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的讲话中指出建设“书香政协”的重要性。广东省政协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读书学习,此前曾打造“国是学堂”“主席讲坛”等学习品牌。此次省政协的读书活动在王荣主席的领导下成立指导组,启动线上读书活动,目的是以此为平台,引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高履职能力,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政协委员们通过参与读书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不断探索创新协商的方式方法,同时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探讨新的工作思路。
政企协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广东是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居于全国前列,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亲清和谐的政商关系,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在广东,“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作为一个创新的政企协商平台,已成为新时代政企协商民主新品牌。
目前,在国内外大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很多市场主体面临较大的压力,必须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省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的指示要求,扩大“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的功效,全省21个地市的政协都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协商的机制,通过制度安排和规则完善,推动扶企政策落地见效,帮助稳定企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数字政协
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网络不仅是倾听民声民意的渠道,也是面向大众传播共识的重要阵地。广东省政协注重开展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等,持续推动线上线下履职深度融合、协商议政向基层延伸。
在硬件方面,搭建远程协商平台,为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12市85县(市、区)政协统一配送终端设备,建设全国四级政协互联互通的远程协商平台。这几年,配合全国政协组织远程协商、远程调研活动20余次,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围绕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等主题远程协商多次。
在软件方面,坚持标准先行,在系统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广东特色的“数字政协”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包含具体标准71个,其中引用国家和省标准59个,新设标准12个。这也是全国地方政协组织第一个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由此营造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生动局面,推进协商议政工作更加契合中心任务、符合决策需要。特别是设立“委员会客室”栏目,组织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在线值班,围绕社会热点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倾听民意诉求、正面发声引导。2020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网络协商议政活动23期。2020年2月的“齐心抗疫”网络议政有近千名各级政协委员发言,形成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上百件,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案工作
政协的一项核心工作是提案,广东省从2008年开始就倾力建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督办重点提案机制。如今,这一机制已成为省政协提案工作的品牌和首创,并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督办政协提案全覆盖并制度化。对提案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广东省政协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思想,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在复杂社会中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路径。以上工作亮点在多个环节显示出,广东省政协以制度创新的精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凝聚起磅礴力量。始终大力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建设,推动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促进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人民政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持续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认识,更好地凝聚共识,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实、决策实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蓬勃生机,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东政协这五年,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五年;是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前行的五年;是精准对接本地需求,擘画蓝图的五年;是排除各种障碍困难,砥砺奋进的五年;更是链接各界资源主张,全面创新的五年。
有序传承,继往开来。广东省政协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