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鹤
梅兰芳一生授徒逾百人,梨园界公推言慧珠(1919—1966)为“梅门弟子第一人”。梅先生自己也曾说:“慧珠学我,最少也有六成以上。”
言慧珠起初跟随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艺术助手朱桂芳学习梅派的唱腔与身段,进步神速,有目共睹。她买了梅兰芳的唱片,每天跟着留声机刻意模仿,曾开玩笑说自己是“留学生”。
正式拜师后,言慧珠获得梅兰芳的特别栽培,一腔一调都给予悉心点拨。言慧珠也经常去看梅先生的演出,在台下专注地记录与揣摩。言慧珠的女友、后来有“台湾梅兰芳”之誉的顾正秋也说,她最佩服言慧珠唱的《生死恨》,“和梅先生一般无二,几可乱真”。
言慧珠对京剧爱得如醉如痴、奋不顾身,掌声雷动的舞台也让她如鱼得水、志得意满。她是著名须生言菊朋的女儿,言菊朋以票友身份下海,起初并不赞成女儿学戏,因为当时的女伶往往处境艰难。但言慧珠卓有天赋,小小年纪已展露才华。得到父亲同意后,她正式学戏,技艺如有神助,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功底扎实,唱念做打都不逊色于科班演员。
京剧评论家丁秉鐩(音suì)在《孟小冬与言高谭马》一书中回忆,1940年初,他观看过言慧珠的《青山石》,“扮相明艳照人,武功身手矫捷”。不久,言氏父女在吉祥戏院同台演出,最后一出“大轴戏”是言菊朋的《托兆碰碑》,倒数第二出“压轴戏”是言慧珠的《女起解》。观众以学生居多,大部分是言慧珠的戏迷。待《女起解》演完,观众已走了一大半。曾经红极一时的言菊朋上台一看,顿觉窝囊:如今自己的号召力竟然不如小丫头。他回家就病了一场,“病好了又犯了个性强不服输的老脾气,不让女儿与自己合作了……不沾女儿的光”。
言慧珠几乎演遍了梅派经典剧目,1946年获得“平剧皇后”称号。她扮相明媚娇俏,嗓音清丽甜润,身高1.68米,在舞台上更显丰艳,加上文武兼擅,真是颠倒众戏迷。除了武旦戏堪称一绝,言慧珠反串老生也深得戏迷夸赞。她还与舒适、乔奇等著名影星搭档,主演了《逃婚》《影迷传》等几部电影,广为大众所知。她在电影《红楼二尤》中饰演泼辣、刚烈、深情的尤三姐,很受影迷喜欢。
自从20岁时在上海出演《扈家庄》一炮走红,言慧珠在舞台中央华艳地绽放了20多年。《霸王别姬》《西施》《贵妃醉酒》《凤还巢》《宇宙锋》《天女散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那一台台有声有色的大戏中,她绝对是艳压群芳的女主角——虞姬、西施、杨贵妃、貂蝉、杜丽娘,都是千娇百媚、风华绝代的美人。走下舞台,她更是风流婀娜,顾盼生辉。顾正秋初见言慧珠,即讶异于她耀眼的容颜和装扮。
1957年,言慧珠开始担任上海戏曲学校副校长。她的学生、昆曲名家梁谷音如此描绘她:娇得有点妖,妖得有点野,五官、身材、腰腿,找不出一丝不足,过分的完美使人怀疑她的真实”。说得真是传神。
无论成名前后,言慧珠都坚持每天早晨练功,几十年不间断。她能改编剧本,会导演剧目,演艺上更不惜心血,身段、舞美、服装都精益求精。为了让《墙头马上》中女主角李倩君的装饰更流光溢彩,言慧珠拿出珍藏的金条,为翡翠头面和珠饰镀金。
须生纪玉良曾跟许多演员合作过《四郎探母》,他觉得言慧珠饰演的铁镜公主在坤伶中首推第一。20世纪50年代,言慧珠出演《木兰从军》《太真外传》等剧目,引得观众连声喝彩:这戏除了她,现在没人能演了。
在那些或清脆激越、或哀怨伤悲的唱腔中,言慧珠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自己也体会了虚拟与真切交织的世间冷暖和爱恨情仇。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