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僚机飞行员

2024-05-17 14:46:2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文│钟兆云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在安东(今丹东)正式成立。不久后,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简称空联司)成立,由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兼任司令员。

  1953年初,“联合国军”鼓吹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美空军在大宁江桥和清川江桥地区发起了“空中包围战役”。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我空军加紧抗登陆作战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加打一番”的作战行动,以粉碎敌军图谋。

  【空联司的一封信】

  云淡星稀,战鹰列阵。大战在即,僚机飞行员从各师党委那里收到了空联司党委写给全体僚机飞行员的一封信。信中说:

  亲爱的全体僚机飞行员同志们:

  我们很久就想写一封信给你们,祝贺你们的胜利,并指出你们目前在作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曾经击落敌机五十九架,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鲍克雷什金在总结他的作战经验时曾说:“长机的胜利,四分之三都依赖于他的僚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如果没有你们奋不顾身、忠诚机警地跟随掩护长机,那么长机的胜利是很难获得的。由于你们与长机密切地协同配合,英勇顽强地战斗,使我们赢得了很大的胜利。现在我们不但击落击伤X百X十架敌机,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而且保护了重要目标与交通干线,支援了地面部队,使我们志愿军陆军能源源不断地取得战斗的胜利,减少了损失,做好了反登陆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些胜利都和每一个僚机飞行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志愿军的僚机飞行员英雄层出不穷。

  1951年11月,空战正酣,美军4架战机从背后扑来。空三师飞行员郭辰光眼见长机魏双禄情况危急,毅然开足马力,挡住偷袭者去路,接连向美机开火。美机偷袭计划落空,分出两架疯狂来攻郭辰光。郭辰光没有丝毫怯意,敌机来得越多,长机那里压力就越小。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声告诉长机:坚决干,后面有我!”在郭辰光的拼死掩护下,魏双禄得以安全返航。

  在座机多处中弹之后,郭辰光对准一架美机全速冲去,敌机被撞落,他亦壮烈牺牲。战后,空三师领导收到了魏双禄的信件,里面写道:僚机郭辰光不顾自己飞机着火,义无反顾增援我而壮烈牺牲,请允许我将名字改为郭辰光,继续为祖国立功……”

  “208不要管我,我已没有油料返航!”郭辰光最后的回应一直萦绕在魏双禄的脑际。为了报答舍己救人的亲密战友,他特向组织请求改用郭辰光之名,用烈士的名字建功立业,告慰战友的在天之灵。无论组织是否批准,自此,他就是郭辰光。魏双禄还申请自己也去当僚机。至朝鲜空战结束,他击落敌机两架、击伤一架,成为一等功臣,完成了郭辰光的遗志。

  1953年5月21日,《东北日报》“朝鲜通讯”专栏刊发《英雄的僚机飞行员杨振玉》,报道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某部僚机飞行员杨振玉的胸前,挂着一枚耀眼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这是他在打击侵朝美军空军强盗的战斗中,立过特等功的标志……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二级英雄,屡次在紧急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援助战友,并且在援救战友时,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先后击落F—86型敌机3架,击伤F—86型敌机一架……

  如同这篇报道所说,杨振玉是“一个具有英雄主义教养的志愿军空军战士”。他清楚地知道,在空战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作为不可分割的战斗单位——长机和僚机的动作要如同一人。他曾说:党把我放在僚机的岗位上,就是叫我在战友进攻时,不使战友受到威胁;在战友受到威胁时,保证战友的安全。哪怕用生命来完成这个任务,我都愿意。”

  1952年1月11日下午,杨振玉刚掩护空三师七团二大队队长孙景华击落一架F—86,看到美军一个双机编队正欲向孙景华偷袭。他一边向长机报告,一边猛地拉了个左上升转弯,火急冲向敌机。敌长机没料到杨振玉会跟他打对头,因而惊慌失措,没等杨振玉开炮就做错了动作,进入“螺旋”栽进深谷。敌僚机见状企图加速逃命,被杨振玉紧紧咬住,稳稳地套进瞄准镜,几声炮响,敌机拖着一股浓烟钻到了海里。击落敌机后,杨振玉腹背受敌,被后头的敌机击中,身负重伤,跳伞得以生还。

  每次空战,杨振玉都用实际行动保证长机安全。他常说:我不仅是飞行员,还是警卫员。”

  【轰炸机大队的集体僚机】

  掩护和保卫长机,是空战胜利的有力保障。战场上,长机也经常保护僚机,双方互换位置。因战斗需要,围绕战略目标,甚至大家都是僚机或僚机组。1951年11月30日,空二师四团三大队便集体成了空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图—2轰炸机大队)的僚机。

  这次空中行动的主角是9架图—2轰炸机。他们要对美韩占据的位于北朝鲜西海岸的大和岛进行轰炸,以配合地面部队夺取岛屿,拔除这把插在志愿军侧后方的“刀子”。空二师的16架拉—11歼击机集体为他们保驾护航。

  鸭绿江畔,灰蒙蒙的天空下,空二师16位披挂一新、雄姿英发的健儿登上一长溜排开的银色鹰阵。令出如山,16架战机的编队扑向空中战场。

  我军机群以战斗队形飞行到海天相接处,受到美军30多架精锐的F—86战斗机攻击。拉—11是老式苏制螺旋桨歼击机,性能几乎落后于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所有机型,更遑论F—86。但护航大队带队长机徐怀堂沉着命令大家:编好队形,坚决护航,我在轰炸机在!

  歼击机部队护航的决心,给了轰炸机大队极大信心。在带队长机、大队长高月明带领下,轰炸机群保持编队,不顾一切地突破敌人的层层包围和阻截。左右僚机先后被敌击落,三中队长机邢高科负伤驾机,单独殿后。一番苦战,飞机舵面操纵杆等多处被击中,随机的通讯长刘绍基被通讯座舱的玻璃碎片打出了一脸血,但仍紧握机枪向敌机扫射,成功击落一架F—86,开创了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先例。

  炮声隆隆,烟云朵朵。图—2机群一边飞一边还击,有的机身着火,有的领航员、报务员受伤或牺牲,仍坚持编队向目标直冲,无一请示跳伞。

  面对敌机的疯狂上蹿下冲,护航大队一面用自己的炮火吸引敌机,一面以机翼为屏障保护轰炸机。螺旋桨式战机的时速、升限和攻击能力都远不及敌机,纵然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敌人把剑逼近了我们的喉咙,便孤注一掷,放手一搏。

  护航大队副大队长王天保看到敌机欲攻击自己旁边的轰炸机,马上一个急转弯拉起来,“咚”地向敌机点射,将其逼退。正要再回轰炸机身边,王天保突见7架敌机正围攻过来,阻拦自己给轰炸机护航。他盘旋了一个360度,旋即再转过来,对着前面的敌机“哒哒”一通打。曳光弹看得分明,三门炮三个点,击穿了敌机。继而,大队长徐怀堂也击落一架F—86,再创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螺旋桨式战机打掉了先进的喷气式战机。(战斗总结时,王天保说:敌机速度固然快,但大半径的转弯却使它的长处变成了短处,我抓住战机创造了奇迹。”)

  一两千米的空域里,轰炸机、螺旋桨式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混作一团。血战中,护航的拉—11战机不断被击落。领航员陈胜全(陈海泉)的腿几乎被打断,血流如注。座机着火后,飞行员张军要他跳伞,他却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张军,直到张军大声嘶吼命令,他才含着热泪跳了下去。张军随后驾驶战机冲向敌机,与其同归于尽。为了掩护轰炸机群,护航大队的周宗汉、何岳新、于长富也先后壮烈牺牲。混合机群且战且前进,快到达大和岛目标区上空时,几架敌机又扑了上来。轰炸机大队长高月明的右僚机——毕武斌驾驶的04号飞机被打得冒烟,在飞机即将爆炸前一刻,他投完了最后一枚炸弹,放弃跳伞,一压机头,驾着烈火熊熊的飞机决绝地撞向大和岛敌阵地。

  电闪雷鸣的9分钟激战后,轰炸机大队在护航大队的掩护下成功飞至大和岛上空,炸弹似大雨倾泻而下,让岛上之敌第一次尝到了中国空军炸弹的滋味。

  9架轰炸机出发执行任务,归来只剩5架。每架都布满弹孔,舱内则全是弹壳,所有的子弹都打光了,15位战友牺牲了。高月明带着伤痕累累的轰炸机编队返回安东浪头机场,空军最高首长刘亚楼亲自欢迎。高月明眼含泪花,和满脸血污的战友们齐齐举手敬礼:“报告司令员,我们完成任务了!”刘亚楼伸出在寒风中冻得发紫的大手,和凯旋的空中勇士们一一紧握,好半天才说出话来:“你们打得勇敢、打得顽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为国争光了!我为你们感到自豪!”他特别赞誉毕武斌为“空军中的董存瑞”。

  空八师轰炸当晚,志愿军陆军五十军攻占了大和岛,拔除了“钉子”,打掉了敌方在军事分界线谈判中的一大筹码。

  面对这场震惊世界的轰炸,美联社说“肯定不是来自中国空军”,暗示是苏联空军所为。美国之音广播则说:“这次执行轰炸的空军部队如果是亚洲人,那就是奇迹、不可思议的奇迹。”让美军大惊失色的,还有第5航空队的报告:中国空军在夜袭战略要地时用上了电子对抗和照明手段,而且“航线两侧竟形成40多公里宽的干扰区”。

  【击落美军“三料王牌”飞行员】

  半岛上空,年轻的志愿军僚机飞行员与凶悍的敌人空中拼刺刀,前仆后继地用血肉之躯保证长机的安全。众志成城,他们组成了让美军飞机难以逾越的“米格墙”“米格走廊”,让美军“王牌”飞行员一次次折翼长空。

  美国远东空军投入F―86战斗机后,为试图提高部队士气,曾明文规定:飞行员完成100次作战任务后可轮换回国。起初,在见识了中国空军“横冲直撞”的战术后,他们感到这一指标很容易实现,直到“王牌”战机被一架架击落后,他们才知道,完成100次作战任务是个远在天边的目标。为了缓解飞行员日益悲观的情绪,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也就不再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了,而按照“有补充人员就调换”的原则,对F―86战斗机飞行员进行轮换。

  中国空军的战斗轮换则无此规定。在树立战功骄人的“王牌”典型时,我军也重视加强对僚机飞行员事迹的宣传,《僚机飞行员》等连环画和其他文艺形式接连问世。

  朝鲜空战后期闪亮登场的中国空军“王牌”,当属空十五师四十五团一大队二中队的僚机飞行员蒋道平。他共击落5架F—86,击伤2架,是打下该款战机最多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被誉为“F—86的克星”。

  蒋道平第一次执行任务时担任宋义春的僚机,因为紧张而掉队,无论长机用无线电如何呼叫,都是南辕北辙,距离越拉越大。他担心长机失去自己的掩护后以寡敌众,出现危险,急得眼泪直掉。直到长机回到机场上方,经无线电确认平安后,他才放下心来,在地面指挥员引导下返回机场。此后两度升空参战,蒋道平依旧出现掉队情况,因此被送到空三师“补课”。空三师领航主任张滋带飞后却说:“你啥都会,我还教你啥啊?回去吧!”宋义春欢迎他继续做自己的僚机,时常一起切磋战法。

  1952年1月22日,蒋道平先是作为4号僚机,后变为16号僚机,参加真正的空战。在机场上空盘旋掩护前面12架飞机着陆后,两架机身颜色喷得像老虎皮似的F—86敌机欲行偷袭。他从无线电里听到提醒时,敌机近得都快和他成一个编队了,敌机飞行员戴的头盔都看得清楚(那时中国多数飞行员还没头盔),“蹭”地飞到前头的敌机飞行员还回头看了他一眼。蒋道平二话不说,以开炮作为回答,一下子打出27发炮弹,把眼前的目标成功打掉。他的飞机被后面一架敌机的机关炮打中后,仍坚持把这架留下了50多处弹洞的飞机开了回来。

  1953年4月12日,蒋道平在16架飞机编队飞行时没注意到编队转弯,又掉队了。寻找编队时忽遇美军大机群,他机智地躲在云层里数了数,有七八个四架机编队往北飞,他们要干什么?此时的蒋道平生起英雄孤胆,眼不眨、心不颤,决心打乱他们的计划。他悄悄跟上,在龟城上空找个机会,突然向敌方明显的长机发起攻击,一串炮弹下去,敌机中弹逃跑,而后拖着滚滚浓烟向大海坠落……

  谁能料到呢,蒋道平这次击落的第4架F—86战机,主人竟是美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首位“三料王牌”飞行员(即取得击落15架战机战绩者)——约瑟夫·麦克康奈尔。对方在跳伞逃生6分钟后,被美军海上航空救护队的直升机捞起救走。12天后,麦克康奈尔驾机重返战场,但显然少了斗志。而已经输不起的美国空军为了保持全军士气,于6月1日下令将其召回本土。

  【驰骋建功,甘当绿叶】

  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美国不仅刻意隐瞒这段“王牌坠落”的历史,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还亲自接见麦克康奈尔。媒体不吝笔墨宣传,好莱坞也拍摄了其传记纪录片。

  1954年8月,这位从飞行员转做新机型试飞员的“美国英雄”因飞机液压故障而坠亡。其后,美国人将他在“米格走廊”曾被击落的历史真相曝光。继美国空军上校史蒂华1957年出版《空中威力——朝战中的决定力量》一书后,米格走廊——朝鲜上空的格斗》《朝鲜空战》《美国空军(1950—1953)》书也都陆续跟进“抖料”。

  因为种种原因,这一“猛料”被中国方面发现时,已是战后40多年。找到1983年已从空四军副军长任上离休的蒋道平时,他波澜不惊,还再三叮嘱有关部门务必尊重历史,只需搞清史实就可,自己绝没有加功等想法。他想到的还是那些牺牲的战友,特别是自己的长机宋义春。1956年,宋义春在执行任务时,为营救受伤的带队长机而牺牲。

  经多方严格核实,2001年10月29日,空军司令部以嘉奖公函形式向蒋道平确认了击落美军“三料王牌”飞行员这一重大战果。此时的蒋道平,已和十几位离退休老干部一起,默默地做了同济大学宿舍楼多年的卫生管理工作,形如金庸笔下的“扫地僧”。学生们不知他当年长空驱虎的过往,也不知他的书法功力大过扫地功力,只觉他和蔼可亲,称他为“扫地大爷”。2006年,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的迟浩田上将书赠蒋道平:“驰骋长空建奇功,挥毫泼墨晚霞红。”“我是僚机。”面对迟来的赞誉,蒋道平仍“温温不作惊人语”地强调。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之下展开的一波波蓝天角逐,是中国空军在刀锋上的舞蹈。就如难以分清英雄和无名英雄的功绩一样,分清长机、僚机之功已不重要。和“王牌”飞行员比起来,那些没有勋章或缺少光环的僚机飞行员也值得礼赞。

  朝鲜空战结束,空十二师三十四团中队长李兰茂以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的战绩结束了自己一年零四个月的空战。僚机高义敬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击落敌机4架的战绩,他们的双机组合被授予“模范红双机”称号。重视战法的李兰茂曾说:“我们的取胜诀窍在于扬我之长,击敌之短,智勇双全‘智’在先。”

  击落敌机的机会很多,但李兰茂主动放弃了不少。飞行员张振华清楚地记得:1952年10月一次空战中,李兰茂带领僚机大速度咬住了一架F—86,已将之妥妥地套在瞄准光环里,而敌机尚未发现被咬尾,再近点距离就可以稳操胜券将其打掉了。恰在这时,李兰茂发现下方四五十度坡度方向有架米格机被F—86咬住不放,敌机已开始点射开炮,米格机危在旦夕。

  救战友要紧,李兰茂毅然放弃到手的战果,一个下滑转弯,对着敌机斜插过去,进行拦阻式射击,一下就吓退了敌人,救下了本团另一个中队的僚机飞行员张振华。战后,张振今后要是击落半架敌机的话,一定将战绩转让给李兰茂,让他登顶当“王牌”。李兰茂感谢张振华的好意,也欣赏他甘做僚机的品格。张振华参战以来一直是掩护中队的僚机飞行员,却从来都坦然地说:我给中队打好了掩护,虽没打掉敌机,但敌机也没打掉我,这就是胜利。”而李兰茂以半架击落战绩之差与“王牌”称号失之交臂,也丝毫没有不平之气。

  在天空战场上,僚机飞行员较量争夺的不是个人金牌,而是全局意识、胸怀胆识、甘为绿叶的奉献精神。“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以高度协同为目的,以牺牲自我为底蕴,如此境界格局,既是志愿军空军屡创奇迹的奥秘,也是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精神根基。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