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千华
进入山东省西南部,举目所见,境内旷野坦荡,地阜物华。上古之时,鲁西南一带却是河湖密布,水土丰饶;今菏泽市境内,曾号称“四泽十水”,与今之辽阔平原地貌迥异。四泽分别是大野泽、菏泽、雷夏泽和孟渚泽,可见上古时代,菏泽境内已是著名水乡。
自三皇五帝至春秋时代,数千年间,菏泽已成为伏羲桑梓、尧舜故里。舜帝曾以单卷为师,古人谓之单父。单父谢绝舜之禅让,隐居于孟渚泽畔,此即今菏泽市单县名称之由来。
孟渚泽方圆五百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古语“孟”字,意指兄弟姊妹中排行最长者。孟渚泽的意思是,其面积阔大,为诸泽之首。
传说,春秋末年的一天,有位须髯皆白的长者骑着一头青牛,沿着孟渚泽畔踽踽独行,若有所思——此人正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李耳)。周室日渐衰微,群雄争霸,生灵涂炭,老子在家乡寻思良久,决定离开,为自己也为天下众生寻找一条出路。
地方志称,老子路过孟渚泽,被其浩渺广阔所震撼。大泽之上时而风平浪静,水面如镜;时而湖光波影,绮丽万千。又见飞禽翔集,遮天蔽日;更有蒹葭苍苍,野凫满湖。真是一个养育万物的世界啊,如此充满生机的水乡,又是多么令人欣喜啊。很长时间里,老子一直在构想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眼前如此景象,不正在给他的理论提供灵感么。
老子被孟渚泽的万物生灵所吸引,决定住在岸边。他想仔细研究,这水天一色的洪荒大泽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一日,老子正在风和日丽的水边,遥想天地万物演变之理。忽然,孟渚泽里波涛翻滚,涌起骇浪,一条巨鱼钻出水面,它的身上长着一对翅膀,瞬间就飞入空中,转眼不见。老子甚为诧异,遂询问附近村民。一位渔夫告诉他:这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此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飞到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太阳,夜晚就来到孟渚泽过夜。”
从此,老子经常看到鲲鱼往来。他有了惊人的发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原来,水是如此博大,好似孟渚泽之无边无际,可包容天地万物。人性至高的品德,就该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水能包容一切,却并不张扬,默默向低处流淌。
老子在孟渚泽畔生活了多年,每天面对着万顷湖水若有所思。他希望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于是在孟渚泽畔进行了一些社会实践,“劝农桑、施教化、掘玄井、续缕堤、布村寨、悟玄机”,构建了“无为而治”的村落——老君十八寨(今单县李集村,又名老君寨)。
离开孟渚泽后,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村民在古泽畔建“老君庙”祀之。而老子在孟渚泽畔所悟的“上善若水”之道,至今仍是启迪中国人的大智慧。
唐代时,单县仍称“单父”。天宝三年(744)深秋的一天,位于单父荒野、蒿草遍地的孟渚泽畔,忽然间热闹了起来。中国文学史上一次亮眼的采风活动,意外地在单父这片荒草古泽边发生了。参与者乃是几位诗坛巨子:李白、杜甫、高适。
李白在长安过得并不快乐。以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个性,宫里哪里容他。玄宗激赏李白的才气,但无法容忍他不羁的个性,最后将李白“赐金放还”。得了一笔钱,去往哪里?李白想起有个族亲叫李凝,为单父主簿(掌管文书的佐吏——编者注),决定投奔他。
途经洛阳时,李白与杜甫不期而遇,文学史上双峰并峙的两位巨人会面了。那年李白43岁,杜甫才32岁。非仅如此,当时李白诗名如日中天,已是享誉诗坛的“天王”;而杜甫困居洛阳,是默默无闻的“小文青”。当杜甫以热忱崇敬的目光注视李白时,李白并未倨傲,而是对他青睐有加,两人初次晤面相谈甚欢。得知李白将游梁、宋,杜甫希望同行,李白爽快答应。
如果说,李、杜是中国诗坛难以逾越的两座丰碑,那么高适与岑参则是中国边塞诗史上的双子星座。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脍炙人口,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为游子提供了慰藉。
高适长期寓居宋州(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得知大名鼎鼎的李白要来,他很是高兴。唐代宋州下辖十县,单父即其一。高适尽地主之谊,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李杜二人,并一同前往单父寻访李凝。
李白带来几位诗人游单父,此事在当地引起轰动。像李白这样的天王巨星,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花多少钱都请不来,主簿李凝更是竭尽所能款待。为让诗人们玩得尽兴,李凝提出一个更加精彩的活动:游猎孟渚。
这是一场载入诗史的捕猎活动。除了单父的大小官员,李白、杜甫、高适都策马扬鞭,在孟渚泽岸边的荒草里围追猎物。深秋的孟渚泽畔,秋风萧瑟,芦荻茫茫,因久无人迹,荒草丛中野兔成群。一只大鹰擦地低飞,追逐着一只惊慌逃窜的野兔,李白与杜甫放马追去。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记录了这次游猎的过程:
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
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
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
一时间,孟渚泽畔马蹄、箭鸣、呼啸、惊叫之声不绝。此次捕猎收获甚丰,有大量飞禽与肥鲜的狐兔。豪迈的李白意犹未尽,提议在孟渚大泽边烧烤饮宴: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李白、杜甫、高适及单父官员们席地而坐,在孟渚泽边燃起几堆篝火。李凝带来几坛好酒,还有几位歌伎。白天呼鹰牵狗,纵马行猎;夜则高歌舞蹈,放浪形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高端采风,也是孟渚古泽的一次绚丽出场。
菏泽地区是水乡泽国,历史上却因黄河多次决口,水网面积逐渐缩小。两汉四百年,黄河决口达16次之多。菏泽、孟渚泽及菏水、沮水、澭水等都受到严重淤塞,菏泽之境整个地面被黄河淤泥抬高近半米。尽管如此,孟渚泽水域仍广阔无际,位列诸泽之首。
黄河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南宋乾道四年(1168),黄河自李堌渡(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决口,此后,黄河主河道流经单县南部,使昔日孟渚泽逐渐演变成今浮龙湖之状貌。明清时,黄河屡屡决堤,孟渚泽周围形成大小七十二潭,与古孟渚融为一体,弘波万亩,深不可测,当时人谓之“海眼”。
某年久旱,孟渚泽水位下降,有人发现水中隐隐可见楼角森森,贝阙珠宫时隐时现,龟鼋往返,浮游穿梭。若逢涝年,则现怪物数丈,沉浮水间,村民疑之为龙。
从此,当地人又称孟渚泽为“浮龙湖”。
今之浮龙湖,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南岸为黄河故道高滩地,长约9公里。2019年,浮龙湖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命名为“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湿地西部,有以红莲为主的万亩荷花精品区,俗称芙蓉湖。每到7月中下旬,荷花盛开,如霞似火。芙蓉湖上碧波万顷,荷花飘香,一片红绿交错。亭亭玉立的荷花与栖息觅食的白鹭相映成趣,形成湿地公园别具特色的红荷白鹭景观,将鲁西南黄河故道上的浮龙湖湿地风光衬托得多姿多彩。
(作者系人文地理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