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羊城艺缘

2024-05-17 18:06:51 来源:广东政协网

  文│陈晓平(文史学者)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与广东有极深的渊源。长期支持梅兰芳演艺事业的中国银行总经理冯耿光,是广州黄埔村人。1928年、1931年梅兰芳两度到广州演出,均为当时轰动各界的盛事。梅兰芳旅居穗、港期间,与粤剧界人士密切交流,他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传授给南国粤剧界同仁,同时也吸取了粤剧的一些优长。

  【冯、梅订交,患难与共】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清末民初声名鹊起,首先是他自己的天赋与后天努力,但也跟一众名流的着力支持分不开。其中,广东人冯耿光(冯幼伟)对梅兰芳成名并保持盛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冯耿光是广州黄埔村人,清末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入陆军部任职,长期担任中国银行总裁、总经理,爱好戏曲艺术,喜欢奖掖后进。1907年他就结识了梅兰芳,当时梅兰芳尚未出名,冯耿光对他进行长期资助,相伴相随数十年。在北京,围绕着梅兰芳的演剧事业,形成了一个朋友圈子,外人将其称为“梅党”,冯耿光是公认的“梅党”领袖。顺德文人罗惇曧也是“梅党”的中坚分子。冯耿光交游广阔,经常帮助梅兰芳排忧解难;罗癭公则时常为梅兰芳润色剧本,介绍他师从名师王梦白学画,从绘画中吸取艺术养料。

  梅兰芳后来回忆道:“我有几位老朋友……这里面我跟冯先生认识最早,在我十四岁那年,就遇见了他。他是一个热情爽朗的人,尤其对我的帮助,是尽了他最大努力的。他不断地教育我、督促我、鼓励我、支持我,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可以说是四十余年如一日的。”(《舞台生活四十年》)

  台湾作家蔡登山也说:“冯耿光为人正直,有爱国心,尤其喜爱皮黄。他结交梅兰芳,固然是出于对京剧的爱好、对人才的爱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出梅兰芳有着不同于一般梨园行出身的人的气质,因此他才倾力扶助梅兰芳成为一个艺术史上划时代、可以跻身于世界名人之列的人。正因为如此,冯、梅在上世纪订交,并长期地保持患难与共、生死可托的友谊关系。”

  1913年,经冯耿光、李释戡提议,梅兰芳在上海首演压台戏《穆柯寨》,这是他第一次在正式演出中演刀马旦,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1922年,梅兰芳曾率承华社剧团一百多人到香港演出一个多月,羊城观众对他来穗演出,盼望已久。

  【首次访穗演出】

  1928年11月,应广东戊辰同乐会邀请,梅兰芳取道香港来到广州,梅对于南方景物,常系衷曲,且以当时政局不宁,未得一履粤行为憾。每见粤人,辄絮诉萦念珠江之臆”。戊辰同乐会为此隆重登报,称“空前未有的好机会”“戊辰同乐会礼聘名满环球、中国戏剧大王、世界化妆第一人梅兰芳全班剧团南来演剧”。此时,北伐已完成,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开会陆续宣布各部院负责人,广东全省第十一次运动会同时举行,羊城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未到之前,“粤人之日盼梅伶,有如大旱之望云霓,久欲一饱眼福以为快”。10月30日,梅兰芳自香港抵省,整个剧团共有120余人,包括谭鑫培之孙谭富英、武生金少山、武旦朱桂芳、小生美妙香、古装花旦姚玉芙等,都是北平的名角。

  按计划,他们将在长堤海珠戏院驻场演出。海珠戏院为富商杨梅宾所经营,是广州声誉甚隆的演出场地,粤剧名伶均以在该戏院演出为荣。为此,长堤大马路搭起四座牌楼,高八丈,每座牌楼两边均嵌上梅兰芳的巨幅剧照及“欢迎梅兰芳莅粤”的横幅,两旁又设有音乐亭,乐队整天反复演奏中西乐曲,一片喜庆热闹气氛。恩宁路为粤剧八和会馆所在地,也盖搭精美牌楼以示欢迎。

  11月1日下午,梅兰芳赴粤剧八和会馆举办的欢迎茶会,“观者如堵,至汽车不能转动”。当晚,在武场演员“暖场”之后,梅兰芳演出《奇双会》。“观众拥挤异常,后至者均无座位”。散场后,数千名观众齐集大门口,要求见到梅郎本人,后驱散众人,始得回寓”。

  11月3日,梅兰芳在亚洲酒店(即南方大厦)欢宴新闻记者五十多人。梅兰芳发表讲话:

  兰芳前此未曾一到广州,实为最为歉疚之事。广州为我国革命策源之地,而物质建设,均较任何商埠为优,人文之盛,亦为全国之最。此遭得于献艺之余,敬谨瞻仰,真平生之幸。而今日得领教于诸位大新闻家、大文艺家之前,尤属欣快。兰芳研究戏学,毫无寸长,徒以承海内诸君之谬奖,及新闻纸之揄扬,始致今日之薄誉,而誉过其当,亦复令人汗颜无地。故今日真心请益于诸君子之前,请诸君子不吝赐教,俾可少获进步,并期对中国戏剧,可真下一番研究之功夫。

  《广州日日新闻》的记者黄子谷致答词:“梅君以天赋之艺术家,当中国戏剧大王之盛誉,同人得聆雅奏,欣慰无似。而今日晤及梅君,知其谦谨之怀尤不可及。”(1928年11月18日《申报》)

  次日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第八路军副总指挥黄绍竑、广东财政厅长冯祝万等来到海珠戏院观看演出。当日的广州政治分会管辖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省政务,李济深又兼第八路军总指挥,权倾一时。11月5日为梅兰芳生日,冯祝万为之开寿宴,并送大

  花篮一对。

  【固知天上曲,能有几霓裳】

  11月1日至12日,梅兰芳在广州演出了《奇双会》《廉锦枫》《霓虹关》《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四郎探母》《黛玉葬花》等剧目。据当时报纸刊载,当他跑场时,只见人飞,不见足动,如同水上浮萍,顺流而下,台步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剧院观众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梅兰芳一人身上,全场屏息,鸦雀无声,跑场完毕,观众们如痴如醉,掌声雷动。

  前清翰林、著名美食家江太史(江孔殷)乃当时的广州社会名流,他是广州戊辰同乐会的创始人之一,早在民国初年,他就在京城结识了梅兰芳。此番故交刚到广州,江孔殷就前往其下榻的酒店看望,并送上一幅由其夫人执笔的国画作为见面礼。

  有天晚上,两个社会混混故意在戏院喧哗,企图拆台,江孔殷当即令一个学过霍元甲武功的孙子和一个男仆前去制止:“我家老爷江霞公(江孔殷的别字)叫你们安静点,否则不客气。”两人便乖乖地停止了捣乱。

  江孔殷在看了梅兰芳演出的《华清池》《四郎探母》后,分别赋诗抒发他的感受:“旷世谁同调,三郎与四郎。不图衰志日,犹见内家装。端相何人似,征歌举国狂。固知天上曲,能有几霓裳。”

  为答谢江孔殷的鼎力支持,梅兰芳结束海珠戏院的演出后,专门到江孔殷的私邸“太史第”造访,在那里住了几天。两人谈古论今,十分投缘。江孔殷命爱女江畹徵画一幅梅兰图,他亲笔题诗,赠送给梅兰芳。

  梅兰芳在江府后花园为众人作多次演出,江孔殷的十三子江誉镠此时19岁,每场必到,他抓紧时机向梅兰芳请教戏剧、戏曲知识,江誉镠后来成为粤剧编剧大师,与梅兰芳的悉心传艺有很大关系。

  梅兰芳莅穗演出,让南国观众大饱眼福,得以欣赏最高水平的“国剧”,促进了粤剧在唱腔、身段、舞美等多面的提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梅兰芳作为“国剧”的代表性人物,他实际上也被当时的民族企业赋予推广“国货”的任务。

  当时江孔殷代理英美烟草公司广州区业务,竞争对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却早已注册了“梅兰芳牌香烟”,趁此机会大做广告:“观梅兰芳佳剧,吸梅兰芳香烟,国色天香,并皆佳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此次接待梅兰芳的主要东道主。广州市教育局的戏剧爱好者甚至“假公济私”,借此机会,以“戏剧审查员”名义轮流驻场,名为“审查”,实为免费看戏。

  梅兰芳原计划在广州演出12天,因社会反应热烈,大受民众欢迎,11月下旬从香港返回广州,自11月25日续演至12月7日。11月29日,李济深携夫人周月卿又到海珠戏院观看演出。当晚梅兰芳的演出剧目为《太真外传之仙山楼阁》《杨贵妃马嵬坡自缢》《仙山歌舞重见明皇》。

  12月6日,梅兰芳率领剧团一行众人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脱帽致敬,真挚诚恳。梅兰芳还向剧团中人讲述七十二烈士事迹,他口若悬河,畅谈往事,“前因后果,历历如绘,各伴侣环立敬听,历久不疲”。时人评价:“中国伶人能留心国家大事,与明瞭革命历史者,除梅而外,实无第二人有此思想。”

  自清末以来,广东粤剧一度式微,虽经潘达微、何剑士等有识之土力倡改良,未根本扭转。梅兰芳来粤演出期间,抽空观看了一些粤剧表演,又跟江孔殷等人谈论粤剧。江孔殷平日也关心粤剧,心中有许多意见:当今广州的粤剧界实在令人有声无词,近则竞向白话平喉,文武生、丑老旦无大区别,又一变而为有词无声,安得有心人起而纠正之!”

  梅兰芳在海珠戏院演出期间,也抽空观看了一些粤剧,他在接见新闻记者畅谈观感以及其对粤剧的看法时说,“贵省唯一心之旦角,遑论技术,即乔装尚未明了”。对当时粤剧为吸引观众而一窝蜂流行的“机关”布置,梅兰芳说:“我演《天女散花》《上元夫人》等剧时,为某些场面演得逼真,借助于幻术,本来无可厚非……贵省粤剧,动不动就搞机关布置……太不应该。”又说,“中剧与西剧无大关系,不妨并驾齐驱。但中剧则不可西化”。

  12月8日,梅兰芳结束在穗演出,乘坐“泰山”轮船赴沪,前来送行的有粤剧八和总工会执行委员及代表一百多人,戊辰同乐会同人等二百多人。下午3时40分,梅兰芳抵达码头,与送行者一一握手,并在码头摄影留念。开船时,送行者燃放鞭炮,揭帽扬巾,依依惜别。

  民国初期,戏剧界有“北梅南欧”并称的说法,“北梅”指梅兰芳,“南欧”指欧阳予倩。欧阳予倩是我国戏剧改革的健将,1907年在日本与友人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后在上海、南通从事戏剧改良活动。此次欧阳予倩受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广东省长陈铭枢的邀请到广州,观摩了梅兰芳的演出,他也加入到送行行列。不久,欧阳予倩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大刀阔斧地进行戏剧改良。

  【二次访粤与演出】

  1931年,梅兰芳第二次访粤,先从香港前往当时的“模范县”中山县,拜访前国务总理唐绍仪。梅兰芳于4月22日乘船到达中山县,由唐绍仪挚友——民众烟公司董事许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陈炳谦迎接,国华戏院经理设宴洗尘。饭后,一行车队前往唐家湾,由唐绍仪三公子引导到住处玲珑山馆。唐绍仪接见梅兰芳时说:盼候甚久,今日特备乳猪享客。”下午三点入席,吃的都是乡村风味。

  用餐既毕,众人冒着微雨在庭前合影。唐绍仪陪梅兰芳登上园内的“观星阁”露台,俯瞰中山港景色,并介绍中山港开发计划,说一旦实施后,唐家湾港口可停泊七、八千吨轮船。当晚雨势渐大,唐绍仪即让梅兰芳留宿园中。

  同一天,海珠戏院刊登《梅兰芳到粤公演预告》:“梅兰芳君为我国戏剧界泰斗,其声誉之优美,已为世界所公认。是以前次遨游美国,彼方人士,备极欢迎,可谓极一时之盛。自本院以最诚恳之意,礼聘南来,并偕同金少山、姜妙香、张如庭、朱桂芳、张竹轩等艺员百余人,联袂来粤,在广州市海珠戏院开演,特为嗜艺术者告焉。”

  4月25日下午三时,梅兰芳乘坐“泰山”轮船抵达广州,到码头迎接的有市公安局行政科长凌骥、八和工会代表、市商会代表、南洋烟草公司在粤经理熊少康等。在码头寒暄一阵后,梅兰芳与同来的演员们,直接来到亚洲酒店二楼参加广州各界欢迎会。

  4月27日,陈济棠赠匾额一方予梅兰芳,为“国剧泰斗”四字,并致函件,其中云:“囊闻赴美奏技,蜚声海外,使国剧在世界艺术上得无限光荣,近复发大愿力,联合南北同调,改良国剧,以为社会教育之助。”此时政客云集广州,正为西南共同反蒋接连召开会议、发布宣言,掌握广东军政大权的陈济棠,对梅兰芳敬礼有加。

  此次莅穗,梅兰芳仍在海珠戏院演出,从4月28日起至5月4日,5月6日至11日转往香港,12日返穗,演出至5月21日。4月28日晚,梅兰芳演《西施》名剧;29日晚,则破天荒演出三个半小时之久的《凤还巢》,据报载,为当时耗时最长的“北剧”。观众闻说,早已将戏票定购一空。5月14日夜,梅兰芳压轴演《洛神》饰宓妃,15日夜《唐王游月宫》饰杨贵妃,16日晚《霸王别姬》饰虞姬,21日晚再演《霸王别姬》,将此次莅穗表演推向高潮。

  此次梅兰芳在穗,将他的艺术天分充分展示,不仅演出本色之青衣、旦角,甚且出演武生吕布,尽展英武之气,博得满场掌声。当时适逢佛山市马路建筑告成,佛山各界派代表到广州与梅兰芳接洽,希望“北剧大王”也能让佛山观众一饱眼福,却终因排期冲突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