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委员有话说”第五期系列报道之三
县政协委员:乡村振兴要念好“产业人才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的“短板”之一,如何做好人才支撑一直备受关注。日前,由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陈祖煌带队的民主监督调研组来到韶关市,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民主监督。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认为,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古镇换新颜吸引年轻创客回乡扎根
翁源县翁城镇是一座有着570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镇政府北部1公里之外的黄塘村,曾经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经过村容村貌提升,如今村里不仅拥有了文化名片——“回村里”文化艺术交流空间,村民家外墙上还纷纷绘制了具有田园特色的宣传画,体现出这座乡村深厚的文化内涵。“乡村晚会”的举办也是黄塘村文化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记者从村民处了解到,2019年黄塘村举行的乡村春晚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近6000名群众,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上更有接近600万人同时观看,扩大了黄塘村的知名度,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走访中,记者看到,老城镇中进驻了不少新兴文创、民宿商家,一些外省人也来到这里寻找商机。“现在村子里面人气旺起来了,不少年轻人来这里创业。”村民王阿伯表示。
蜕变如此巨大,究竟如何实现的?原来,按照“古邑新韵,绽放翁城”的定位,翁城镇从自然景观、交通区位、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深挖镇域发展潜力,将17个村划分为工业服务、商贸文旅、生态文旅三大版块。从2019年镇政府大院拆除围墙开始,到2020年整治提升镇街功能,翁城镇畅通了镇村交通,打破了空间界限,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休闲娱乐空间。翁源还紧紧把握外出党员、青年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发动各村(社区)党组织及时召开返乡党员(青年)座谈会,加强了与外出返乡党员(青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乡镇人才的回流。焕然一新的镇域面貌,吸引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或弘扬客家文化、或电商直播带货、或推广民宿旅游,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这个小镇。
作为省政协乡村振兴基层监督员,翁源县政协委员丘新全亲眼见证了翁源镇的变化,“美丽圩镇建设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近年来,翁城镇统筹推进产业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三项工作,本地的经济发展、人居环境、人才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谈及对乡村振兴的建议,丘新全认为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他认为现在乡村人才队伍总量偏低,建议进一步优化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人才留在美丽乡村安居乐业。
专业镇崛起呼唤“新农人”投身智慧农业
在新丰县马头镇,监督调研组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菜地一望无际。近年来,马头镇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独特的水利条件、土壤优势,瞄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成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密码。
“马头镇的蔬菜主要运往珠三角地区,而且种植蔬菜的品质较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新丰县政协委员马月介绍说,菜地务工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他们曾经主要靠去外地打零工为生,如今凭借自身多年的务农经验和学习现代种植技术,个个都变身成为“种菜专家”。“现在,他们完全可以在家门口种种菜、除除草,每个月最高收入可达8千元。”
为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马头镇还频频放“大招”,充分发挥已有的客家围屋、秀田古村落、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导入了果蔬种植、古树农庄、体验式休闲观光等产业。每年春节过后,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在古树的映衬下胜似一幅画,远处的山层层叠叠、忽隐忽现,极具秀美,很多游客都会前来观光打卡。
据悉,马头镇2020年农业生产总值约394亿元,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未来,马头镇还将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海棠种植、蜜桃种植、食用菌种植、红薯育苗等重点种植基地,推动当地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委员们表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营造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乡村环境。希望更多懂农业、爱农村、有技术的新农人,将农业科技的力量注入到广东乡村田间地头,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带领广大农民朋友实现“乡村共富梦”。
(记者/贡丹 见习记者/宋少航 通讯员/吴继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