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3日,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率队赴揭阳、汕头市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主监督调研。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提出,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仍不容忽视,我们还要坚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建议一是要发展集体经济,确保产业能形成优势。二是要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在前,把资源用好,突出产业特色。三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相关红色文化建设,让美丽乡村的内涵更加丰富。
农村的发展必须是全方位的,光靠种田是不够的,要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人。要吸引懂销售、懂管理的人才回来,做大做强农村产业。
火炬村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把整个村打造成红色景点,也提升了这个村子的“颜值”。在加强红色资源配套方面,当地不断挖掘民俗文化,促进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让前来旅游的人有更好的体验。
在加快新山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方面,建议:一是要促进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能够集中使用,成规模化;二是要推广良种化,用现代化的技术、用比较好的品种来支撑我们的农业发展;三是要加强引进科技人才。特别是在市场加工、市场销售的这方面的人才。
揭阳市揭东区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独具特色,现已建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社区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揭阳作为我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5个试点之一,2021年已经形成了10个以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到2022年将进一步落实巩固提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特色新农村。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建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发挥财政投入作用,公共财政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鼓励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投资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综合经营。
汕头妈屿岛
乡村振兴也给我们带来不少就业机会,现在的我负责维护岛上的绿化,每个月的收入和以前单一务农相比增加了不少。岛上环境好了,我们看着也舒心。
汕头市潮南区大寮村
我们村有“大寮嵌瓷”这个非遗项目,不少人来学习这门手艺,大家争取早日接到项目,顺利搭上这趟“致富快车”。
汕头市陇田镇东华村
村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让我们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带来的收入和以前单纯种水稻相比,我们的收益增多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
惠来县前詹镇沟疏村
我们村的生态旅游园区,一到夏天特别漂亮,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很多村民都在景区里工作,收入比以前增加不少。
我县制定了惠来县产业链工作方案、规则,成立惠来县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机构,创建了鲍鱼、凤梨、家禽3个市级产业链和荔枝、南药2个县级产业链。按照“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明确美丽圩镇发展路线、扩大美丽圩镇建设成效”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单位资源,立足镇域特色,找准圩镇定位,借力帮扶单位谋划加快创建美丽圩镇。
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汕头市制定了“一规划、两图、三计划、四制度”的工作机制。同时,汕头市不断探索工作联系机制,计划通过制定工作制度,加强派驻牵头单位与协助单位、派驻单位与被驻镇党委之间的联系机制,确保全程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并与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之间建立起双向畅通的联系渠道,时刻保持工作对接和数据共享。
我县严格把控集中供水工程质量,做好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工程的有关工作,并按照工程建设与制度建立同步推进的要求,强化专业化管护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管理制度,确保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同时我县整合全县水务业务,推动涉水企业深化改革,解决未来投资需求,提高我县水务设施投资建设能力,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
“十三五”期间,我县着力从大规模建设向提质增效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接下来,我局将查漏补缺,梳理短标,找准突破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帮助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优化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助推产业发展
建立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提升区域服务功能
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管护
促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推进配套管网建设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以及村内道路建设维护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