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更多
袁晓辉

腾讯研究院首席AI专家

推进大模型在行业落地,与人工智能变革的本质紧密相关。广东省的AI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但大模型与行业结合的应用落地处于创新早期,很多行业的创新应用场景还在孵化。建议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的AI应用培训,帮助他们增强积极使用AI、拥抱变革的意识,激励他们在产业集群中相互学习和应用AI。

邓浩然

深圳市宝安区政协委员,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边缘AI的发展水平决定了AI赋能行业的广度和深度。建议成立边缘AI技术攻关项目,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在广东率先培育出国际领先的边缘AI芯片及相关技术;依托广东智能硬件产业基础、各类开放的应用场景,打造边缘AI闭环生态。

景广军

省政协委员,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发展“人工智能+制造”是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企业多场景落地,离不开技术底座、数据中台和应用平台的共同作用。建议鼓励省内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开放内部海量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实施“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创新应用示范推广行动,推动数据提质、扩容和流通,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孙志强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建议建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化发展标准体系和驱动机制,重点解决由于技术分类不清晰而导致的标准化难题,打破产业发展障碍;通过开展供需联动,创办工业重点场景AI技术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励形成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韩旭

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如果没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风险投资,在技术研发阶段就可能停滞,也无法实现商用量产。建议增强投资机构对投资人工智能企业风险的容忍度,进一步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与支持,给予市场主体、国资投资机构足够的宽容和试错空间,加速广东科技企业成长。

陈志列

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广东具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发展工业人工智能具有产业优势。建议将其作为主攻赛道之一,制定激励政策,对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产品推广应用设立专项奖励,充分发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作用,整合产、学、研、政、资的优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技术攻关。

黄跃珍

省政协委员,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

垂直领域的行业大模型与业务结合紧密,需要尽快提升对应用场景的适配性和专业性,以便迅速在行业内落地应用。建议构建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打通经济生产和上下游生态体系的数据链路,建设高质量数据获取平台;搭建全省统一的数据运营平台和算力调度平台,对算力资源进行一致性管理、一体化编排和统一调度,实现跨行业、地区、层级的算力资源协同联动与精准匹配。

张少霆

商汤集团副总裁、商汤医疗首席执行官

智慧医疗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行业发展的未来。建议构建医疗AI行业的“新基建”模式,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头部企业,组建专业技术团队组织或独立法人载体;加强产业界和医学界的多方合作、共建生态,让基础模型在更多医疗长尾问题中得以落地应用,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临床诊疗需求,帮助医疗机构在解决疑难病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黄飞云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总裁

目前,相对于GPT-4Turbo,我们的代码能力和多模态能力还有待提升。建议积极推动教育大模型建设和应用,深度融入教学设计、课后服务等教育教学场景,建设新型教育赋能平台,推动“AI+教育”发展;支持构建基于国产底座的教育专属大模型,赋能中小学、职业院校、大学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佳

广州市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

广东数字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融合应用场景丰富。建议发挥链主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赋能人工智能生态链的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的AI场景;优化人工智能顶尖科学家的考核机制,保障科学家心无旁骛专注科研,推动成果转化和落地。

阮真

东莞市政协委员、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为制造业提供高质量、标准易用的工软技术底座,是改变制造企业“不想转、不敢转、难转成功”困局的必然要求。建议为制造业提供统一的制造操作系统,降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解决工业软件研发的IT技术难题,形成标准统一、可复制可推广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广东方案。

侯垠佑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以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建立商业运营体系标准,为全面商业化运行提供体系保障;构建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大科学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强与高校、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培养低空产业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展开查看更多

王伟中

广东省委副书记
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

要强化政策供给和规划布局,在产业、平台、人才、生态等方面制订更多政策,统筹更多资源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人工智能创新领域。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开发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加强“政产学研用金”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培育,健全“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攻关机制,合力突破“卡脖子”难题。要聚焦算力、数据、算法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要以应用驱动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提质扩面,深入推进行业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等深度融合。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为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