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完善留守儿童关注度和权益保护的提案

2020-01-13 23:32:3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470
  案 题:关于加强完善留守儿童关注度和权益保护的提案
  提 案 者:陈美仪
  类 别:综合
  内容:
  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危及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现实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从横向看,各部委应不断完善协调机制,与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看,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统筹资源,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促发家长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功能。
  根据2019年初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布《广东千村调查2018年研究报告》,广东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45.41%,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数量接近467万人。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人身安全令人担忧。近年来,留守儿童中频繁出现的女童遭受性侵而无法及时得到权益保护的现象频发,这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省应在认真贯彻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相关精神,立足我省《关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的意见》等规定,从落实法律制度等多层面完善帮扶求助制度,切实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现状和权益保障。
  建议:
  1.加大教育投资,在劳动力人口输出集中的地区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各区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调查本当就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如路途远近,家中实际监护人情况,如就学儿童大部分面临山区路远且家中长期无人照顾等困难情况,应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的建设,让留守儿童有住校的选择,但此类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备案时应注明安全防范措施等条例规定,以确保住校儿童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2.采取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建立多种形式保护网。以父母及事实监护人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当地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共同帮助和关爱。各村应由当地基层组织负责联合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特别针对女童应单独立档。档案资料的内容应尽量详细: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以及临时监护人及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父母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此信息库应时时逐级提交民政、教育及公安部门备案,且每半年应更新一次,同时要对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风险进行定期调研分析,以此加强基层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将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3.关注心理健康,各级教育部门应针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做好日常精细化管理。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孩子因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随时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理、思想变化。
  鉴于此,建议教育部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定,强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和管理,织密构建学校监护网。各地学校要完善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其分析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了解,对这些孩子的生活思想、学习状况、家庭教育情况进行定期摸底,逐一登记立档,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期间,规定至少每学期进行1——2次家访,以实行动态跟踪,进行信息更新完善,形成造册归档、分类管理、走访考察、信息互通的完整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校区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完善教育培训,通过增设课程和生活能力训练,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完善多级联动关爱体系,使政府、家庭、学校、群团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一是教育部门和妇联等社会团体要深入到当地进行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构建起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二是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本地村(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第一时间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当地公安等执法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三是担负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按要求及时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如遇有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并及时表扬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保护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