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机制

2020-03-27 00:26:2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机制
  文│杨道匡 李志明等
 
  省民盟、杨道匡、李志明、王晓、王珺、游忠惠等委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粤港澳三地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实施更高层面的协调发展、形成更大的发展合力,是事关大湾区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处于三个单独关税区,不少政策仍停留在规划层面,有待进一步实践创新和细化落实。为此建议:
  一、加强大湾区建设顶层设计。积极争取中央在国家层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央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和发展协调的顶层设计,统筹指导大湾区建设重点合作事项,在大湾区内率先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畅通流动。改革创新粤港澳之间口岸设置、验放通关等通关政策,提高货物通关和人员出入境通关效率,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深化合作提供便利。
  二、建立湾区内对话机制。探索建立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直接对话机制,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议事机制和决策机制,就协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落实部门。以3市2区合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好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和资源整合功能,推动大湾区各城市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三、设立大湾区发展基金。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基金,并接受民间投资或捐赠,重点支持区域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与推进、涉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及其它专项合作项目。用活用好资本杠杆,通过“项目+资源”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推广城市运营PPP模式,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层面发展。
  四、提升大湾区文化内涵和软实力。以岭南文化为根本,共同弘扬一脉相承的历史、同声同气的语言和民风民俗,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打造人文价值链,增强大湾区文化的竞争力,大力拓宽影视、旅游、文化等人文交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合作平台。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将前海、南沙、横琴自贸区有关人才方面特殊政策,如人才出入境,外汇、税收、医疗、保险、住房等服务,复制和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成立政府或非政府顾问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担任智库专家,组织跨地区的专家小组和学术委员会,吸引他们以灵活的形式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做实做强粤港澳高校联盟,加强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改革港澳青年档案制度和身份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