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主创新,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依靠自主创新,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

20117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长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为更好地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子,按照省政协工作部署,科教卫体委员会组成了以温兰子副主席为顾问、李中铎主任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于4月底和5月中下旬开展了调研,先后召开了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等省直部门座谈会,到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院所调研,并在深圳、佛山、江门、东莞等地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座谈会,实地考察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三大重点产业的11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及佛山市禅城区LED(发光二极管)路灯改造示范工程。经调研组研究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快,地位凸显,已成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三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三大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广东已成为全国LED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全省LED产业实现产值853亿元,产值和产量约占全国的70%,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848亿元、1212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软件和新型显示2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华为、中兴等骨干企业继续领跑新领域,如中兴通讯开始在物联网、智能终端、4G通讯等方面的战略布局。

(二)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全省在软件、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高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建立了1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我省制造LED的零部件和材料本地和周边地区供应率达到90%,产业链趋于完整和优化。江门积极建设绿色光源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从上游外延片生产、中游芯片制造到下游封装应用的LED完整产业链,拥有LED生产应用企业100多家,相关联企业1000多家,LED产值占到了全省的六分之一。佛山LED产业先行一步,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环节拓展,济胜光电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半导体照明系统产业化基地进行技术研发、中试,旭瑞光电投入巨资生产LED外延片和大功率芯片,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深圳共有LED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相互配套,2010年产值突破400亿元。佛山、深圳等地的平板显示产业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企业的集聚。

(三)自主创新抓得早,掌握了部分关键技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关键领域,加大研发力度,突破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明朗的关键技术。2010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首位,取得突破性技术50多项。东莞宏威数码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组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和设备技术产业化开发联盟,自行研发的2.5OLED平板显示器成套装备生产线,技术水平与日、韩等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LED产业链中,我省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芯片制备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达1693件,约占相关专利总量的20%,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江门真明丽集团的LED芯片、外延片生产核心技术和南沙晶科公司的LED芯片制造技术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衬底材料和LED产业中下游的封装应用方面,相当一部分复杂技术实现了突破,为专利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深圳、珠海的汽车电池技术,由于起步早,投入大,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人才战略初见成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对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实行力度较大的支持政策。东莞市根据这一文件引进了北京大学甘子钊教授领导的宽禁带半导体研发团队,落户东莞中镓公司,得到省财政5000万元的资助。目前,该团队已研发出氮化镓衬底系列产品,使我省在这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根据我省与中科院合作的框架协议,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合作,共同研发生产LED上游产品的关键设备MO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预计年底可以拿出样机。五邑大学根据形势发展,增加设置了LED专业,每年招生5个班,学生三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深受企业欢迎。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江门市政府给五邑大学下达了培养十、百、千、万人才的任务,即近期内培养10名博士、100名硕士、1000名本科生和10000名高职和中职学生,以满足全市发展LED产业的需要。目前,五邑大学正与相关院校联系共同落实相关事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后劲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虽然目前存在核心技术仍有差距,上游产品竞争压力大等突出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住自主创新这一关键环节,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全有可能摆脱传统产业只能在产业链低端搞加工贸易的传统发展模式,能够与发达国家在差距不大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在一些领域甚至有可能抢占经济技术制高点,实现产业大跨越,成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强大力量。

二、依靠自主创新,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避免重蹈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搞加工贸易,处处受制于人的覆辙,就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从而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东莞宏威、深圳比亚迪,以及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宏威通过收购一家美国公司,掌握了相关技术和工艺,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发并安装了国内第一条高端显示材料OLED平板显示生产线,这一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亚迪则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了汽车电池等核心技术。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开发LED产业关键核心装备MO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学气相沉积系统)制造技术,估计年底可以拿出样机。二是以佛山旭瑞光电等为代表的合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该企业由美国LED行业巨头旭明公司与佛山国星光电等一批有实力的国内公司合资创办。引进旭明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实行专利相互许可使用。三是以江门真明丽公司为代表的台资企业技术研发模式。该公司以海归团队为主,吸纳国内研发人员参加。第一类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关系重大,政府支持的重点应在这里。第二类企业通过合资形式提高了我省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应积极支持。第三类企业技术掌控在外方公司手中,但吸纳了大批国内技术人员参与,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对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产生积极作用,这就是技术的溢出效应。调研中,真明丽公司负责人自豪地称该公司是我国LED产业的黄埔军校。因此,对这类企业也应重视,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进一步加强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抓好领军人物和团队的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大、要求高。调研中不少企业都表示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很多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欠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虑,建议根据现实需要作调整,增设相应的专业和课程。除大力培养本科生、硕士、博士外,要大力培养高职和中职技能型人才。要把培养人才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借鉴五邑大学与真明丽公司合作的经验,高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培养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

大力引进领军人物和团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调研中发现,很多发展较好的企业,技术研发都是由若干名海归或国内一流专家担纲,尤其是在国外相应的企业工作过的博士、工程师等。建议我省近期内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场招聘会,或利用留交会、文博会等平台大力招聘相应人才。要进一步落实200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精神,拓宽视野,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的支持力度,使这类人才的引进更好地服务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以改革的精神创新激励机制与商业模式,激发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自主创新,必须首先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的不竭源泉。省工研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共同开发的MOCVD项目在合作机制与激励机制上进行了创新,首先是吸引了两家民营企业入股,既增强了实力,又分散了风险。其次是明确半导体所的技术入股,同时,给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一些股权,这对于吸引和稳住拔尖人才,促进项目的成功意义重大。建议推广这种做法。

商业模式创新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创新,推动了市场对新产品的接纳,开拓了新产品的市场空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省科技厅推广LED路灯工程,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同时引进了供应链公司和金融机构,解决了融资难题,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比亚迪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电动汽车供电站,解决了电动汽车用户的后顾之忧。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快探索,解决产业扩展的实际问题。

(四)推进标准战略,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由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并不晚,一些重要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这就为我们一开始就抢占制高点,建立标准体系提供了可能。以LED为例,虽然上游外延片、中游芯片阶段国外企业掌握了较多的核心技术,但我省企业也有一些专利。此外,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也不是简单的加工,同样有大量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一阶段,我省企业掌握了大量专利。建议在政府部门推动下,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标准的探索、制定与上报。先行制定地方标准,再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省科技厅组织的标杆体系建设,就是探索标准的有效形式。通过标杆体系这一形式,逐步过渡到行业标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在电动汽车等领域也有大量的标准统一的问题需要解决。建议支持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开展这项工作。

(五)创新行业协会功能,培养行业龙头企业。调研中我们发现深圳LED行业协会,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整合资源组建研究院,组织标准和专利联盟,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开展中介服务,同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建议借鉴深圳经验,在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之间,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使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纽带作用。一是组织产业创新联盟,协调重大技术的联合开发,建立相互通报与许可制度。二是组建专利联盟,提高行业的整体话语权。深圳全市1000多家LED企业拥有6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00多项。行业协会通过组建专利池和产品测试中心为企业服务,同时,开展与境外大企业的谈判,力求通过相互许可使用的形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三是标准的探索与评定。深圳LED协会已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了40多项地方标准,并参与了6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四是开展金融中介服务,深圳LED协会建立了创投基金,成立了行业担保公司,协助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风险评估与投资,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建议各市借鉴这一做法,在风险投资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作为新兴产业,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行业龙头十分重要。建议重点支持这类企业的研发和人才引进。此外,土地等稀缺资源的配置也适当向这类企业倾斜。

(六)加大资金支持、引导力度,突出财政支持的重点。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省和各市都给予很大的财政支持,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明确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的重点。调研中我们发现珠三角一些市县(区)受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做法影响,对企业购进生产LED外延片的关键设备MOCVD予以补贴,每台从800万到1200万不等,约占设备售价的50%。我们认为,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扩张规模、扩大影响,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购买先进设备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宜作为长期政策,否则将重蹈传统发展模式之覆辙。建议财政支持引导的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基础平台的建设。这是最重要的。通过各种形式支持企业和院所开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力求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支持公共研发平台、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基础平台建设。在支持应用研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应用基础研究,以增强研发的后劲。二是支持重大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这一点也特别重要。MOCVDOLED生产线等重大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意义重大。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实现突破,那就很难摆脱始终受制于人的局面。佛山昭信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研发并准备生产MOCVD,企业已经投入7000多万元,佛山科技局认为,企业事实上承担了很大部分的社会责任,因为一旦研发成功并产业化,将迫使境外相关设备大幅度降价,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80年代,佛山引进一台瓷砖压力机需耗资100万美元,本土企业自行研发成功后,一台仅售50万人民币。建议把MOCVDOLED生产线等重大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列入重大专项,加大支持力度,延长支持的周期,力求实现突破。三是支持新技术的转化、产业化与推广。在成果的转化阶段,建议利用风险投资资金大力推进。借鉴深圳的做法,通过行业协会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选好项目,降低投资风险。在产业化与推广阶段,建议通过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四是发挥政府资本的引领作用。新兴产业尽管前景广阔,但由于投资风险高,在初始阶段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因此,应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佛山顺德区成立国有投资公司,投资10亿元引入彩虹OLED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彩虹集团再投资116亿元,在顺德建设128.5代及以上代线玻璃基板生产线。这些做法可以借鉴。五是支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支持高校及高中职学校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购置相应设备,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同时,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的支持力度。

 

                              (执笔:王卫红、王光飞)

 

附:专题调研组名单

 

 

 

 

 

 

 

附:

 

省政协依靠自主创新,加快我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的名单

 

  问:

温兰子()省政协副主席

  长:

李中铎    省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

杜重年    省政协副秘书长

李楚源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医药集团公司

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官方明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员:

      省政协常委,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罗颂平()省政协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

教研室主任、教授

      省政协常委,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教授

  ()省政协常委,广东工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教授

      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教授级高工

  ()省政协委员,深圳市中航健身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卫红()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与企业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

毋福海    省政协委员,广东药学院卫生检验与卫生化学系

主任、教授

邓文基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刘启德    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设备处处长、研究员

何建强    省政协委员,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张卫达    省政协委员,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医师

张晓丹()省政协委员,广州军区装备部军械雷达修理所高工

张湘民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医院

教授、主医师

张湘伟    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教授

李素荷()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

麦上荣    省政协委员、化州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林水福    省政协委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

罗秀豪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省政协委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常会友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

      省政协委员,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赖剑煌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何晓园()省政协特聘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宋晓琪()省政协特聘委员,广东今盛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总经理、国家一级作家

      省政协特聘委员,五邑大学校长、教授

刘力强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云丹平    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陈小康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王光飞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