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浪潮下如何保证就业优先?

2017-09-15 19:12:2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春节一过,广东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便活跃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生了吸引全国各地人口汇聚的“盆地效应”,这甚至被称为“人口红利”。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广东对以往那种粗放劳动力的需求已不像当初那么紧迫,但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迫切。
  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招工规模有所下降,“贸易、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职位的招聘需求仍然居首位,而“制造业”虽位居第二,但总体需求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新兴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技术类专业人才则是需求旺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广东如何更好地促就业、稳就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国发〔2017〕10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作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省政协常委、广东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温洋表示,《规划》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适应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温洋看来,当前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需求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装置、新能源汽车、5G手机、高铁、空铁、造船、生物医药产业、核电、风电、太阳光伏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贸易、物流仓储、房地产、法律、财务、保险等行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都将得到更快的发展;三是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创业产业、旅游、餐饮业、美容保健业、珠宝、家政养老服务等领域;四则是共享经济产业,如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共享汽车、单车、住房、个人的时间和物品等。此外,温洋还特别提到现代农业方面的需求,“在农村土地确权后,农村的一、二、三产业将会有新的发展动力,将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发展,农村耕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为城里人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经济创造了制度条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就业空间。”
  在1月19日召开的“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广东制造业创新发展”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专题座谈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建议发展一批新型的制造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如省政协常委梁树森就建议发展智能机器人和高端新材料、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高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充分利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国防高技术制造领域,为广东制造迈向高端化,增添新的动力。而省政协委员周高雄也建议省政府引领设立广东新材料工业园,重点开发海洋和矿物质材料。
  2015年以来,“机器换人”的浪潮席卷广东,大量从事低端行业的农民工被替代,但是设计、开发、操作等岗位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应运而生。“机器换人”之后,企业并不是不需要工人,而是更加紧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
  “广东省的劳动力结构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劳动力的素质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外来工文化水平偏低;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知识与生产需求脱节,文科生多,理科生少;劳动力数量不足,主要是珠三角生活成本如房价、物价偏高,造成企业和劳动力向内地城市转移。”温洋说。
  近几年,广东的中小民营企业因成本上涨的压力,纷纷迁往内地和东南亚区域。省政协常委黄西勤对此感到十分着急。她认为粤东西北地区还有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建议省政府统筹引导粤东西北劳动力的优势,鼓励引导广州、深圳等地的企业落户粤东西北,实现广东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保证企业的产值。
  省政协特约代表人士江佐中也指出,“大企业体现实力,体现形象,中小企业体现活力,体现就业。”他呼吁政府不能只关注扶持大企业,还要扶持中小企业,要出台普惠的制度。只有中小企业搞好了,就业才能上去。
  “大家谈创新的时候,都是谈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带来的结果都是去人化的。如果大家都用自动化了,被自动化取代的人去哪里找工作?”省政协委员黄小喜对创新驱动进行了反思,他建议省政府把握创新发展的方向,加大人本化、创新理论和思想的建设。“政府应该引导大众的创业创新,并且要与产业创新结合起来,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考虑科技、市场品牌等多种要素,将生产工艺和现代商业技术和管理思想结合在产业链中,使得创业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将产业创新和创业创新剥离出来,将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全产业链的创新。”
  2017年广东“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重视技工队伍建设提高广东制造水平的提案》。提案指出,建设一支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技能人才格局,是广东省能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广东制造水平的关键问题。提案建议在职业教育和积分入户方面下大力气。例如在职业教育方面,要切实解决职业教育资金短缺问题,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职业教育公平发展的环境,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在积分入户方面,既要扩大积分入户政策的覆盖面,也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引荐人才,增强技能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当下,《规划》的出台也为广东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就如何更好地落实《规划》,温洋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的融合,让企业参与学校的建设与管理,除了少数纯基础学术研究的专业之外,大部分学校课程的设置要与企业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学生应有更多的时间到企业及生产一线去实习,同时也要加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敢于创新,大胆创业,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敢于承担的双创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民、下岗职工、复退军人、未就业的适龄青年开展就业培训,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对长期不顾就业者,也应从税收、社保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