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进去,动起来,加快向制造强省转变” 省政协协商建言实体经济“雄起”

2017-09-15 19:13:1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实体经济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新形势下,广东如何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1月19日,广东省政协召开“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广东制造业创新发展”专题座谈会,一众省政协委员共同为振兴实体经济建言献策。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参加会议,并要求参会的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听进去,动起来”,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强省转变。
  省政协常委、香港四洲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戴德丰首先发言,他建言充分发挥香港创新资源优势,配合广东制造业升级。“香港企业在广东地区拥有世界级的工厂以及全球采购销售网络,拥有先进的资讯科技和强大的服务业。同时,香港还拥有全球的品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完善的金融地位。”他认为,香港的创新资源应该与广东制造业的优势充分的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省政协常委、澳门森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树森则认为,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是新形态下创新发展的优先路径。他建议广东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步伐,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以参股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的科技创新工程。
  这与省政协常委、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戴卿林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建议着力推动国防工业,向广东省民营企业开放,为民营企业经济开辟新的路径。“民营企业不仅有人才的优势,还有资金的优势,更可贵的是,他们有高度的市场化经验和国际开拓进取的精神。如果将广东民营经济引到国防工业中,我相信对国防工业和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双赢。”
  省政协常委、中华兴业(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泽伟则是进一步提出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中进一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的计划,打造更多的品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突破能力,从而成为广东实体经济的形象代言人。
  省政协特约代表人士、佛山市顺德区政协原副主席江佐中在座谈会中呼吁为企业“减负”。他建议为企业减税减费,老百姓过日子要“量入为出”,政府财政不应该“以支定收”加重企业负担;长远来说,希望改革税制,借鉴美国、香港的经验,改增值税为利得税。同时,他也指出,“大企业体现实力,体现形象,中小企业体现活力,体现就业”,政府出台政策,不要只关注、扶持大企业,而忽视了中小企业,要出台普惠性政策。
  “目前货币政策的支持是指东向西,钱是在金融体系内部中打转,信贷资金的流向不顺畅。”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黄西勤直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她建议,成立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母基金,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将资金的扶持性,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和银行资本的充裕性结合起来。同时,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公共的服务平台,使政策快速地落实,审批加速,专业得到共享。
  发展实体经济关键在人才,难点也在人才,如何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多位政协委员现场建言。“在人才引入上,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省政协常委、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昭贤表示,“政府要迎接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就要为人才创造更好的软环境。我们不仅要办世界一流高校,还要加强对技工院校的投入。既然要发展实体经济,就要弘扬工匠文化,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互动,定向培训。同时,企业要引入全球一流人才,也要在工作机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省政协委员、广东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喜则从创新的模式、创新的动力、创新文化的构建三方面谈了意见。他提出要采取人本化的创新模式,建议省政府把握创新发展的方向,加大人本化、创新理论和思想的建设。此外,他还建议广东率先开展创新型模范评比,,塑造创新文化体系。“加大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创新的重大成绩和事迹,塑造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竞争合作、注重长远的创新文化的精神。”
  徐少华就委员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回应。他指出,广东省是以制造业立省。过去三十多年,制造业支撑广东省经济崛起,也是今后广东省迈向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主干,但目前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他强调,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打造“广东制造”升级版,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强省转变。希望省政协、广大政协委员继续为振兴实体经济建言献策,不断提高政协提案的质量,多提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