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发掘历史人文资源再现中山鲜活历史

2018-03-06 04:28:2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中山市政协
 
  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文史工作资源丰富。多年来,中山市政协以文史资料为抓手,通过深入挖掘中山历史人文资源,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共享,在推动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山市政协1962年成立文史资料写作小组,启动文史资料工作。经过55年辛勤耕耘,如今文史资料工作已发展为征集、整理、研究、编撰、出版、发行等环节清晰、管理规范、流程顺畅、精品迭出的政协日常性、基础性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已有92种文史资料与读者见面,另有10种待付梓出版。
  为配合中山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协从2008年开始启动《百年中山》文史系列丛书15辑的征集、整理、研究、编撰和出版工作,研究出版《香山文化》系列学术著作3部。为实现文史资料学术化,2010年启动《学术中山》文史系列丛书编撰出版工作,目前已出版5辑研究专著。2014年,为配合省政协征集“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第一”文史史料,市政协同时征集中山创造的“广东省第一”史料,共向全市81个单位和个人征集“千一”史料379篇约135万字。经过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和史志部门审核,并报请市委常委会议审查同意,将232篇“全国第一”史料报送省政协。“千一”史料征集获得省政协授予的“征编工作特优奖”,5名作者获评优秀作者。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实行多方联动,广辟征集渠道。结合每年的征集重点,借助政协全会、政协委员联谊会、市委老干部局等平台,向历届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发放征集启事。利用南国书香节、中山读书月、中山书展等平台,展示、宣传并向读者征集文史资料。2016年通过政府采购,委托社会机构征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中山温泉宾馆专题史料约35万字。
  加强文史交流与合作。与市老干部局、档案(方志)、党史、文化、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交流机制,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到省内外调研学习各城市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持续与全国县级以上市政协交换史料,学习借鉴各城市文史资料的征集主题、组稿特色和出版经验。组建“中山文史大家庭”微信群,邀请专家学者和文史工作者百余人入群交流,探讨文史资料工作、收集文史资料。
  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史料质量。2008年以前,市政协集中精力征集、整理、研究、编撰和出版中山各领域的片断性文史资料,结集成《中山文史》在内部出版。为实现文史资料系列化、专题化、学术化。2008年后,开始公开出版《百年中山》文史系列丛书。2011年推动《中山文史》系列丛书实现公开出版。对每个系列丛书的设计、排版、装帧等严格要求,确保每个系列丛书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独具风格。
  坚持服务大局,注重资政育人。在践行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方面,坚持客观公正地记述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起到了以文会友、扩大共识、凝聚人心的作用。如《陈君葆传》叙述香山籍香港知名学者陈君葆先生在中国抗御外侮过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受到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李国强理事长的高度评价;《热血沙溪》记述沙溪籍爱国华侨矢志不渝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感人事迹,不少海外华侨华人读后深受感动。在鉴往知来方面,《城市日记》专辑反映中山近现代100多年经济社会变迁,被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誉为“中山百年经济史”,为决策者提供借鉴;《传奇人生》专辑让社会各界从他人的人生经历中“知兴替、正衣冠、知得失”。在教化育人方面,《烽火记忆》《伟人垂范》《民间瑰宝》《濠镜春秋》等专辑,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市情乡情教育提供了活教材。
  扩大宣传影响,发挥社会功能。为发挥文史资料作用,自2012年以来,市政协将每辑文史资料印数从1000-3000册增加到6000-10000册,向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图书馆和大学本A以上图书馆免费赠阅发行,向全国县级及以上政协交换发行,向中山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机关单位、社区文化室以及农家书屋等赠与发行。公开出版的史料全部进入国家图书馆,部分文史资料精品走进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大学和图书馆,成为许多海外华文媒体和华文学校以及侨商会会员青睐的读物。2009年,市政协与中山市图书馆合作,在图书馆设立“政协文史资料专架”,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将开设文史资料专题馆,市政协多年与全国各地政协交换积累的数万册文史资料图书和市政协编辑出版图书,在专题馆向广大读者开放。在中山政协网站开辟文史资料专栏,开通网上阅读查询通道。在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博雅书店等公共文化机构设立文史资料图书展示橱窗。借助全市读书月、中山书展、政协委员文化成果展等开展赠阅活动,让文史资料的研究成果真正“接地气”“聚人气”。
  我们在文史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领导重视是前提。中山市四套班子领导深谙文化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齐心协力打造有文化、有品味的名城中山。新任市委书记陈如桂、市长焦兰生上任伊始,就对政协文史资料广泛阅读,通过文史资料了解民俗民风、市情民情。上届市委书记薛晓峰提出把政协文史资料做精做响,提议借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召开高规格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并在“千一”史料征集过程中批示,要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及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对征集主题提出意见建议。历届市政协主席都非常重视文史资料工作,在政协全会和常委会议上,反复强调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多次听取文史委工作汇报,亲自安排专题史料研究,保证了文史资料工作的持续发展。
  整合人才是基础。自2008年起,中山市政协机关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吸收部分具有文史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熟悉中山历史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干部队伍。聘请既有文史专业背景又有研究能力的编外人员参与文史资料整理。在文史委委员中筛选对文史资料工作有兴趣的高学历、高职称委员组成文史资料编委会,直接参与文史资料征集、整理、编辑、审稿等工作。
  选准路径是关键。中山市政协认真贯彻《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精神,在保持特色、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史资料工作专题化、系列化、学术化,将中山历史文化保护与抢救、文史资料挖掘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史料质量,确保每辑文史资料都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彰显中山优秀历史文化和城市品格。
  经费充足是保证。2010年以前,市财政每年为文史资料拨款10万元。2010年以后,中山市领导高瞻远瞩,看大势、顾大局,在多年财政预算零增长背景下,仍保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经费逐年增长。目前,中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整理、出版、印刷、发行全部费用均由市财政预算专项经费解决。市政协加强文史资料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文史资料征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印刷经费管理制度。自2010年起,所有文史资料出版、印刷、设计等项目均通过政府采购选择实施机构。2016年起,部分文史资料征集采取“政协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通过招投标选择和委托社会机构代理征集。在专项经费预算上,征集工作采取上年度确定选题、委外定向征集,下一年度整理、审查、验收、出版、发行运作模式,力争生产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专题性文化成果。
  今后,我们将通过开展“大文史”工作,全面摸清全市各部门、各镇区文史资料资源情况,掌握文史工作发展现状,编制“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全市文史资料发展规划,整合全市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扩大文史资料领域,拓展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主体范围,实现文史资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专委会的人员和力量,按照文史工作者应具备“史德、史才、史识、史学、史情”的特殊素质要求,选调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具有文史专业知识的干部充实文史工作队伍。努力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规定每一位政协委员每年撰写或征集一篇文史资料,并作为委员年度履职考核的硬指标。进一步拓展史料来源,丰富史料内容,确保文史资料工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