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建设科技创新强省

2020-03-27 00:26:1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建设科技创新强省
  文│九三学社广东省委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全省各界持续多年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三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势头良好,四是科技、金融与创新型产业加速融合。但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即便是在创新资源相对集聚的“广深”沿线,也还存在高精尖创新资源,如高水平大学、高水平企业和高水平人才不足;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指引,行政壁垒明显、产业结构趋同;走廊内城乡环境品质不高、创新要素流动不顺畅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明确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主要方向。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全球知名科技创新区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目标,是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走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要实现吸引国内和国际人才、技术、资金等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发展,需要营造国际水准的创新环境,突出多方面的支撑,包括:多层次的创新平台,集聚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形成高水平的创新生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占据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优势和短板。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厚植发展优势,继续保持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攻关的良好发展势头,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的创新环境建设,让“优势更优”,“强者更强”。另一方面要找不足及其背后蕴藏的难得机遇和巨大潜力,通过补齐弱项释放发展潜力,将短板转变为新的发展优势。
  二、注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沿线地区的协同性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区域创新一体化程度,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一是注意功能协同、差异化发展。广州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密集的优势,强化以“学”和“研”为主的基础创新功能,扮演起“创新大脑”的角色;深圳市场活跃,资本化能力强,扮演起“创新引擎”的角色,进一步促进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培育;东莞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为区域创新成果转化提供重要载体,发挥出“创新腹地”的作用。二是要推动科研平台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和服务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有机衔接,实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重点研究区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政策措施,保障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设立跨市科技成果转化补偿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地向研发地利益补偿机制,提升科技成果的跨区域转移和产业化效率。三是把握企业、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产业引入全方位集聚高精尖创新资源,设置产业进入门槛,把握引入企业的关联度,着重引入创新机构和前沿技术,把培育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瞄准科技和产业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颠覆性技术,重点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空天海洋、未来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统筹招商引智,定期召开各市联席招商工作会议,研究制定统一的重点招引产业项目,建立起类似于“硅谷”的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统一招商品牌,推动区域协同招商。四是开展城市双修,完善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际一流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加强山边、水边、路边环境整治,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在交通对接、城市更新、配套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下功夫,补齐在人居环境品质上的短板。探索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小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融合的人才社区。提升“三旧”改造、强化低效用地盘整,支持存量用地创新转型利用,整合产业、科研、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以及历史文化等各种创新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核。
  三、不断提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服务品质。为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结合广深走廊沿线地区存量空间为主的特点,建议近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建设工作:一是以轨道站点TOD开发促进存量空间的创新型提升改造。规划“两纵一横”轨道网是广深走廊地区最重要的创新网络骨架,轨道站点周边存量地区成为高价值改造地区。以轨道站点为核心划定“三旧”改造单元,融入科技、人才、创新型产业等创新要素,打造区域创新网络节点,强化走廊地区的创新网络支撑。二是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改造和整治提升。规划“四纵七横”高速公路网是广深走廊地区继轨道网的重要创新网络,高速公路沿线地区除改造价值高以外,同时也是展现科技创新走廊面貌的主要线路。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存量用地的整合、改造和景观风貌的提升,对沿线山体等非建设用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美化,以较快地实现创新走廊整体面貌和环境品质的提升。三是在全国率先建设区域性公园体系。充分利用发达的河涌水系、山地丘陵等非建设空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融入运动健康、历史传承、文化发展等要素,建设包括水岸公园、森林公园、遗产公园等各级各类公园,以及由区域绿道和南粤古驿道串联的区域性公园服务系统,打造具有丰富内涵和魅力的高品质自然和人文环境。四是推进人才社区特别是国际人才社区的建设。扭住“三旧”改造,面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打造一批创新功能与居住、生活、商务、娱乐功能混合的创新型社区。围绕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创新企业等创新机构,结合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一批高端人才社区。面向海外人才,按国际标准配置公共服务,打造一批国际人才社区。
  总之,根据新时代广东的发展形势和任务,牢牢扭住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个核心定位不动摇,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世界前沿,充分发挥广东市场化程度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优势,顺应和引领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趋势,顺势而为全力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必将有力促进珠三角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中心目标的早日实现,有力支撑起广东科技强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