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我省科研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2017-02-09 17:52:4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深化我省科研体制改革

     

 

广东省政协专题调研组

20128月)

 

    根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组成以副主席温兰子为顾问、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李中铎为组长的深化我省科研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组,于5月中下旬赴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调研,实地考察了部分中央驻粤和省、市属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和专业镇,此前还听取省科技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的情况介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科研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活力尚未充分发挥。1998年以来,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009年,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需要,明确提出组建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和科技服务四大领域主体科研机构。其中,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为基础,整合吸收省属、地方科研资源,实行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近年来,开展了LED关键装备MOCVD国产化攻关,现已进入样机调试阶段;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联合共建中乌研究院,研发核电重容机类先进焊接生产成套设备关键技术、人体焊接技术等;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策划成立联合工业创新基地,发展势头很好。其他三个主体研究机构组建工作也正积极进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短期行为严重等问题开始显现。省工研院原计划吸收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做大做强,但这些机构分属各资产经营公司,由于体制原因,仅有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一家进入该院。实践证明,按新机制运作和一定的扶持,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实力大增,不仅避免了国家工程中心被摘牌的危险,还壮大了研发队伍,争取到大型合作项目。调研中了解到,原进入省属几大资产经营公司的几十家科研机构,由于与集团公司的主导产业不对口,多数难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只能自己找饭吃,但规模小、实力弱,很多度日艰难。而由于主业的关系,集团公司对这批科研机构关注不够,有的盯住其优质资产即土地,用来开发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科研骨干人员流失严重,科研能力大大削弱。广州机械研究院等央企看好一些相关的研究所,但由于体制原因难以重组,进入外资、民资等其他所有制的大企业,难度就更大了。

(二)新型科研机构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但体制机制方面也需要理顺。在深化传统科研机构改革的同时,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以深圳光启、华大基因为代表的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创新能力强的新兴源头技术创新机构。这些机构瞄准国际前沿,以市场为导向,以一流的研发条件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在一些领域逐渐掌握了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话语权。新型科研机构通常采取逆向创新、交叉创新的方式,运行机制灵活有效,保证了创新的高效率、高产出。深圳光启研究院在超材料领域技术水平超过发达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占相关产业的80%。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建15年来,成功孵化出600多家高科技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500亿元,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摇篮

但是,这些新型科研机构大多以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机构注册,在现有创新体系中没有准确定位,无法享受国有和外资科研机构进口科教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优惠政策。深圳市为解决这一问题,破格为华大基因、光启两家研究院带上事业单位帽子,但这种回归体制的做法,难免影响到这些机构灵活的运行机制,也面临审计等方面的问题。

    (三)专业镇公共创新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规模不大,影响较小。目前,全省专业镇创新平台超过300个,为占全省经济总量1/3的专业镇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东莞华中科大制造研究院面向当地纺织、木工及模具等传统特色行业,与大朗镇等合作,成功开发出毛纺行业专用数控系统和装备,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难题攻关、咨询服务甚至一体化解决方案,助推当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山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同时,把服务收费作为绩效指标,形成了一支超过600人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网络、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科技创业六大项目服务,与国内外5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密切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小榄生产力培训学院。为专业镇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调研中发现,我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未能很好地发挥作为各种创新主体粘结剂和创新活动催化剂的功能。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而建立的一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政府依附性仍很强,难以真正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和服务作用。很多科技中介机构缺乏懂技术、懂市场、懂营销、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某一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都非常熟悉、能够准确判断投资价值的风险投资家尤其缺乏。多数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较为简单的信息咨询、初级人才培训等方面,缺乏提供专业化、精品化品牌服务的能力,自我造血功能不足。

二、深化我省科研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处理,加快传统科研机构的分流与升级。一是支持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做大做强。建议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模式,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基础,开展合同科技服务,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的人员编制支持,把工业技术研究院培育成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骨干机构。

二是妥善分流被安排到省属资产经营公司的几十家科研机构。这批面向市场的科研机构,规模不大,普遍仅有数十人,多数与所在的省属资产经营公司的主业并不相干。对这批研究机构,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所有制、地域的限制,根据其专业属性,或者继续留在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服务于公司的主业,或者划拨给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骨干机构,支持这些机构做大做强,同时,在工研院的新体制下,促进研究机构活力的迸发。地处广州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央企,原来也是科研机构,改制后活力大增,现已经成为全国同行的排头兵。建议支持省属相关研究机构与这些骨干企业合并,在壮大骨干企业的同时,带活面临困境的省属相关科研机构。此外,对其他所有制的大企业,不管是民企,还是外企,只要专业对口,双方愿意,也建议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盟,以充分发挥作用。在这方面应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

    (二)营造良好环境,增强新型科研机构的活力与创造力。一是创业环境。无论是内地到我省创办研究机构,还是海外团队到我省落户创业,都需要良好的初始创业环境。这对于留住人才和项目十分重要。深圳科协针对回国创业人员地方不熟,情况不明,缺乏关系的现状,建立了创新驿站制度,为团队和项目提供早期落地服务和运作流程服务,之后又帮助提供项目推介、工商注册、企业选址等方面的服务。光启就是从创新驿站走出来的一颗明星。华大基因最初在北京发展,接着搬到了杭州,最后才落户深圳,正是有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深圳才吸引了大批项目团队。

二是政策环境。人才政策与创业政策对吸引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影响重大。光启等源头创新机构的建立,就是得益于我省引进人才创新团队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大这一重要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广度,以吸引更多海外源头创新团队和项目,这是改善我省原始创新基础薄弱、力量不足现状的有效措施。对于光启、华大基因等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无法享受国有科研机构进口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建议积极反映,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统一待遇,以解决其他同类研发机构面临的问题。

三是金融环境。建议对省、市重点支持的项目和引进的人才团队,除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外,在贷款额度和贴息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以适应这类项目快速成长的需求。研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形式与程序,拓宽这类企业融资的渠道。引导、支持风险投资投向这类机构与项目。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机构正在筹办科技银行。小榄镇也通过创办村镇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些都是很具创意的探索,建议大力支持、指导与推广,使之在服务科技型企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创新科研中介服务,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水平。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中介服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相对薄弱的环节。加强这一环节,创新科技中介服务,对于增强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一是完善专业镇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创新机构,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多年来引进了数十家科研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深受企业欢迎。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依托创新平台开展知识产权申请、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这也是许多专业镇的成功经验。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大力发展这些科技服务是开展中介服务的重要内容。

二是发展工程技术中介服务。调研中发现,企业最欢迎的是既能够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又能够为企业与院校牵针引线,解决关键技术和其他更大技术问题的机构。中科院先进技术转移中心容桂基地就是这样一个深受企业欢迎的中介服务机构。该基地有常驻科研人员10多人,创建二年来,共为企业解决了100多项技术难题,其中为海尔洗衣机厂改进包装,减少损耗的技术方案,每年为企业增加2000多万元的效益,被该企业评为2011年最佳技术创新方案。对一些基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则通过基地与中科院有关部门联合攻关的方式来解决。

三是创新思路与模式,提升中介服务机构为自主创新服务的水平。中介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积极探索提高中介服务水平的有效形式。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最初打算以自主研发新药为主,后来调整思路,以整合境内外新药创新资源,为新药创新、创造提供加速服务为主,即筛选各研发机构有前景的新药,通过中心的加速开发,提高新药创新创制的效率,以尽快推向市场。这是在较高层次上为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形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建议大力倡导这类创新机制与模式,大力支持这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使中介服务真正成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管理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建议重点抓好科技项目管理这一关键环节。通过课题立项,取得资金支持,从而获得成果,这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但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科技人员反映,课题申报手续繁琐,占用时间长。没有知名的专家领衔,很难拿到课题,年轻有为的学者难以脱颖而出,而有的专家到处拿课题,项目一多了就随便应付。评审鉴定时碍于情面,也多能勉强通过。为此,建议在课题管理方面采取宽立项,渐投入,严验收,重奖励的管理体制。宽立项,就是适当扩大立项面,改变过分强调知名专家领衔的倾向,为更多的年轻科技人员提供机会。渐投入,就是根据课题的进度拨给经费,加强中期考核,通过考核、淘汰一批马虎应付的团队,支持一批有实力、前景好的团队。严验收,就是对最终结果严格验收、严格把关,不搞照顾,不走过场。重奖励,就是对已通过验收,成果显著、创新性强的优秀团队给予奖励。鼓励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通过这类管理机制的创新,形成优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局面。

 

 

 

附:调研组名单

 

广东省政协深化我省科研体制改革

专题调研组名单

 

顾问:

温兰子  省政协副主席

组长:

李中铎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

杜重年  省政协副秘书长

李楚源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官方明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成员:

胡学强  省政协常委,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神经病学科主任、教授

    省政协常委,

        广东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

    省政协委员,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

王卫红  省政协委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与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毋福海  省政协委员,

        广东药学院卫生检验与卫生化学系主任、教授

何建强  省政协委员,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

        试中心)副所长(副主任)、高工

吴潭伟  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张晓丹  省政协委员,

        广州军区装备部军械雷达修理所高级工程师

张湘民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

麦上荣  省政协委员,化州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罗秀豪  省政协委员,

        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原所长、首席研究员

罗峻峰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

姚钦英  省政协委员,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郭会平  省政协委员,

        广州军区总医院附属157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

宋晓琪  省政协特聘委员,广东今盛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总经理、国家一级作家

    温兰子副主席秘书

陈小康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王光飞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