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一甲子 共谱履职协奏曲——东莞政协60年履职回顾

2017-03-31 00:39:5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殷柱华 
   松山烟雨、雅致可园、古朴炮台……这里孕育了著名的爱国将领袁崇焕、蒋光鼐,发生过振奋人心的虎门销烟,也是扬名海外的制造业名城。走进东莞,人们总能真切感受到这里蓬勃的城市活力和浓厚的民主氛围。多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始终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布局,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市长梁维东多次过问政协工作,听取政协的情况汇报,给政协出题目、提要求,并为政协履职创造条件,使政协在全局工作中有地位、有声音、有作为。市政协准确把握政协的性质定位,团结带领全体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注重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在提高履职实效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1956年9月14日,政协东莞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莞城召开,从此揭开了东莞政协的历史篇章。60年过去了,东莞政协经历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壮大三个时期,内部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委员人数成倍增加,团结范围日渐扩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社会各界共谱履职协奏曲。
  精选课题,不断提高提案工作成效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市政协主席李小梅介绍说,“翻看60年来东莞政协的提案,宏观经济与微观民生齐头并进,改革创新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形成了提案履职的生动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东莞市的重点工作。围绕这一主线,东莞政协分别聚焦发展资本市场促进企业上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扶持中小企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和提升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提案。特别是2008、2009年,政协委员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经济类提案比重达到四分之一,为东莞市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公共建设等民生事业也是东莞政协提案目录的“常客”。提案涉猎范围大至城乡规划、生态保护、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治安、食品安全,小至供水供气、“三旧”改造、园林建设、绿化美化、垃圾处理、内涝整治等。2015年,一件《关于构建我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和管理的系列提案》广受人们关注。这是由民革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桥头镇政协小组、道滘镇政协小组、杜学民委员和许斌委员等提出的多个提案并案而成,被列为2015年市政协重点提案之一。负责督办该提案的市领导表示,公共交通是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产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长期抓、系统抓,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经过一年的提案办理,切实推动了东莞市公交体制改革,行业深层次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作为社会舆情的“晴雨表”,社会动态的“风向标”,政协提案涉及面广、反映面宽,受到历届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 东莞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通过制度化、信息化、专业化多方面的打造,不断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东莞政协陆续出台了《政协东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东莞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提案工作的意见》、《东莞市政协关于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的实施办法》、《东莞市政协优秀提案评选表彰暂行办法》、《政协东莞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党派工商联提案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市政府也制定了《东莞市政府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提案的征集、提交、审查、交办、督办、反馈、总结、表彰等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也被东莞政协早早提上日程。2009年,东莞政协建立了提案动态管理系统,并逐步优化、增加提案统计、比较与分析等功能,形成了提案“大数据库”。2014年还整合优化建议提案动态管理系统、政协委员在线系统、提案审查及评选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汇成政协提案管理系统一个平台,方便委员使用。此外,东莞政协还积极推动提案公开。2012年首次选取部分委员和民主党派提案及办理答复在“东莞市建议提案在线”网站公开,展示提案工作成效,接受网民监督。在2014年则实现了委员提案及答复在“东莞市建议提案在线”公开全覆盖。
  “提案是提案工作的基础,质量是提案的生命。”东莞政协坚持每年召开征集提案座谈会,交流撰写高质量提案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分析提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聘请专家组及承办单位相关人员等“外脑”参与工作,全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提案工作人员队伍。为了深化委员对提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东莞政协利用《东莞政协》平台,刊登提案知识,重点提案内容等。此外,还结合委员的实际需求,编辑出版了《提案工作手册》,为委员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政协提案提供参考。
  随着提案数量的明显增多,同时,对提案办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东莞政协严把提案立案质量关,在众多提案中优中选优,重中选重,选择与全市工作联系最密切、最为广大政协委员所关心的提案作为重点提案,进行重点办理和督办。并且每年都举行一次主席会议听取重点提案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汇报,组织委员参加“建议提案办理回头看”、提案办理情况通报会,2013年还开始组织承办单位负责人走访提案者、组织提案者上门了解提案办理情况,推动了双方的互动交流。
  为了进一步提升提案办理质量,东莞政协进行了三个“创新”,即创新督办方式,出台了《东莞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实施细则》,遴选紧扣东莞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的提案作为市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并进一步完善了市党政主要领导、市政协主席会议领衔督办,各专委会对口督办,各民主党派、各界别参与督办等多层次的督办方式;创新办理方式,各承办单位一改闭门办理为开门办理,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采取电话沟通、上门走访、网上交流、邀请座谈等方式方法进行互动交流;创办《重要提案摘报》,将提案中有份量的信息反映给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主要领导,使市领导及时掌握社情民意。2013年,东莞政协首次召开提案并案办理协商座谈会。选取了电子商务、食品安全、提高行政效率等3类16件提案,举办了3场座谈会,组织提案者与10余家承办单位面对面沟通,推动了提案的办理。
  60年的沉淀积累,近万份提案建议,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的参与,东莞政协提案办理合力逐渐形成,提案办理制度日益完善,提案办理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让政协委员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已成为东莞政协提案工作的显著特点。
  广开渠道,构建广泛多层的协商民主体系
  委员是政协的主体,如何为委员履行政协职能多提供一些好形式,让委员在政协生活中,充分发挥履行政协职能的主体作用呢?为此,东莞政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市长会见政协委员座谈会是首屈一指的好方法。它自1997年创办以来,经过19年的完善和规范,已经成为东莞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成为委员履行政协职能的“直通车”,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东莞市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座谈会每年开一次,一般选择在第四季度召开。曾任东莞市市长、十二届市政协原主席李毓全对此深有体会:“选择这个时间,有利于总结一年来的成绩、经验和不足,有利于政协委员更中肯地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一般情况下,东莞政协会提前2个月向委员们发出通知,组织委员做好发言的材料准备,并汇编成册提前报送市领导,座谈会现场则采取事先申请发言和即席举手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座谈会上,市政府正副市长以及正副秘书长全体到会听取意见,市长当面回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在座谈会结束一周内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逐条研究委员意见。同时,在每一次会议上都向委员们通报上一年座谈会意见的落实情况。市长与委员“面对面”,为委员履行职责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成为东莞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亮点。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被充分采纳到政府的决策中。例如,政协委员连续几年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治理运河污染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实施一级强化处理工程是快速解决运河黑臭问题的应急办法,系统规划、远近结合是解决运河污染的根本出路。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投资6亿多元建设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又如民营企业界的许多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打好“民营牌”作为东莞市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委员们说:“参加市长会见委员座谈会拉近了我们与领导的距离,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我们说话的‘份量’。‘直通车’畅通,我们参政议政的劲头更大了。”尽管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领导几次换届,但召开座谈会的制度一直坚持下来,从不间断。据统计,19年来委员们在座谈会上以即席或书面发言的形式共提交了750多篇材料,反映了数千条意见和建议。
  同样在1997年,东莞政协还开启了一档参政议政的电台节目——《周末访谈•政协议政厅》,节目邀请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电台用直播形式进行交流,广泛讨论、交换意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014年,节目改版,设置《焦点关注》、《党派之声》和《委员访谈》三个子栏目。节目选题既有宏观方面的,例如提升东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大科技成果转移服务等,也有微观方面的,例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既有紧贴当下趋势的,例如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也有需要持之以恒关注的,例如养老问题、职业教育问题等。“《政协议政厅》节目不仅仅是一个宣传节目,同时也是搭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平台的东莞尝试,提高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委员和职能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的接触和联系。经过参与节目,委员自身也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通过节目访谈,也很好地增强了提案办理的实效。”东莞市政协机关负责同志表示,“总之,这个节目,无论是在宣传政协工作,还是在促进提案办理、架设沟通桥梁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发出了政协‘好声音’。”
  东莞是不带县的地级市,为了更好地开展政协工作,将政协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镇街政协小组便应运而生。东莞政协自1990年开始在镇(街)一级设置政协小组,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政协小组各项活动制度。例如,建立知情通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委员意见办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此外,政协小组还就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小组集中学习、小组联谊活动、委员联系群众、委员列席镇街相关会议和参加调研视察活动等方面建立制度,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方式。各政协小组注重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创新议政方式。如在加强合作共事方面,石碣、长安、南城等小组发挥当地民主党派成员较多的优势,联合党派就扶持科技企业发展、水环境治理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在关注民生实事方面,虎门、塘厦等小组利用官方网站、委员微博等平台征集社情民意,东城、黄江等镇街设立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定期接待来访群众,较好推动民生问题解决。2015年,东莞政协还要求每个镇街政协小组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召开镇街政情通报会、社情民意征询会、专题协商座谈会,让政协委员更广泛更方便地参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掌握基层和群众最真实的一手材料,有的放矢地参政议政。
  夯实平台,凝聚合力促进社会和谐
  政协工作的主题是团结民主,具体集中体现在和谐的“和”字上。东莞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为构建和谐东莞提供了广泛的力量支持。
  67年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协商建国,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67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和衷共济,共同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征程。东莞政协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加强与各党派、工商联的合作共事,健全走访制度和通报制度,大力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开展活动,突出他们在政协中的作用,同心协力,共谋东莞发展大计;组织参政议政,凝聚人心,为东莞发展助力扬帆;开展民主监督,无私为公,热情传递社情民意。近年来,市政协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优势,优先邀请他们参加《政协议政厅•焦点关注》广播电台节目,围绕法治东莞建设、科技创新、公交改革、发挥商会协会作用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2014年,《政协议政厅》电台节目改版后,专门增设了《党派之声》子栏目,共播出20期,各民主党派负责同志和成员认真准备,参加节目介绍党派发展历程、著名人物、社会服务品牌和参政议政等情况,很好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在《东莞政协》会刊、东莞政协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发布各民主党、工商联的工作动态。近年每年的第六期《东莞政协》,对民主党派全年亮点工作进行集中回顾。这些工作扩大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声音,扩大了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取得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东莞与港澳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文相近。港澳委员是市政协履行职能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港澳委员在莞港澳三地的交流和合作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利用熟悉港澳情况,又了解内地发展的优势,穿针引线,推进莞港澳多领域交流合作,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特有的历史贡献。譬如,港澳委员曾经协助市政协访问团在香港开展考察特区政府行政管理先进经验活动,促成了考察团拜会香港立法会主席、行政会议成员以及特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等活动。不仅如此,港澳委员还依托旅港、旅澳东莞同乡社团等平台,团结和带动广大乡亲,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政策,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此外,作为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之一,港澳委员在东莞市和内地各类公益慈善组织机构担任重职。他们热心传播慈善文化,发挥带头作用,慷慨解囊,扶贫济困,为东莞教育、科技、文化、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作了突出的贡献。为了更好地调动港澳委员积极性,东莞政协做了很多工作。每年都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委员关注的重点事项以及委员企业的经营和需求情况;每年按片区制定走访计划,加强与委员的沟通交流;组织、推荐港澳委员作客《政协议政厅》电台节目,参与市民评机关等活动;每年组织委员回莞就东莞发展重点问题进行视察,外出学习考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此外,东莞政协还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联合市委统战部与香港东莞同乡总会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互访联系,每次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课题开展“一事一议”交流研讨活动;二是支持和推动成立香港东莞政协(港澳)委员联谊会,为现届港澳委员在港澳地区开展活动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为历届港澳委员发挥余热、继续建言献策搭建不落幕的议政平台。
  此外,东莞政协充分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优势,积极开展联谊交友活动,以联谊促团结、以团结促交流、以交流促发展,为东莞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凝聚人心,协调力量。东莞政协积极参加省政协举办的经验交流会,加强与外省、外市兄弟政协间的互访交流,开展同友好政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努力拓展对外交往,市政协领导率团出访国外,拜会当地莞籍华侨社团,为东莞和海外侨胞架设起友谊与沟通的桥梁。
  人民政协文史工作是一项富有统战和政协特色的重要工作,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60年代初期,东莞政协已开展了文史资料的征集与整理工作,写出了有关东莞明伦堂以及草织、炮竹行业等史料。到1984年,东莞政协文史组开始试行编印《东莞文史》资料选辑。三十多年来,征集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物、教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医学卫生、人物事迹等史料2000多万字,由于编选认真,史料详实,因而颇受各界人士欢迎,发挥了“以文会友”的作用。近年来,东莞政协充分发挥文史工作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东莞市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宣传东莞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除了整理出版《东莞历代书画选》、《东莞历代地图选》、《袁崇焕研究论文选集》等乡邦文献,还召开“明清珠江三角洲(东莞)区域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东莞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邓白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等活动,扩大了东莞文化的社会影响,增强各界对东莞的认同感。
  激发活力,多措并举加强自身建设
  从第一届的43名政协委员至第十二届的481名政协委员,从最初的14个界别发展至如今的31个委员界别,东莞政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团结面,增强代表性,推动委员队伍建设。因为东莞有着众多外来人口,市政协从2007年开始新增外来工政协委员,畅通了外来务工人员建言献策的渠道。
  为了更好地获取委员动态,东莞政协建立了市政协和机关领导联系委员的制度,定期分片联系各镇(街)市政协委员,加强同委员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开展调研视察时,东莞政协主动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通报东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创造更宽阔的平台。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我们把组织委员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2007年到2009年,东莞政协三次组织委员到全国政协北戴河培训中心集中学习轮训。委员们认真学习有关宏观经济、国防安全、统战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专题课程,进一步开阔议政视野,提高履职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十二届市政协在开局之初,也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协”的工作目标,把学习培训纳入常委会年度计划,尤其是近年来举办的一系列集中外出培训活动,包括2012年至2013年的全体委员轮训,2014年的“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培训班,2015年的市政协专门委员会主任培训班,2016年的提高常委履职能力培训班等,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和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广大委员的好评。各镇街政协小组组长参加了2014年的“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外出培训,几位新任的政协小组长不约而同地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之旅,通过学习培训才知道原来基层政协也可以如此大有作为。”
  制度是最好的手段。东莞政协对过去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归纳提炼,将有效的一时之策转化为经常之举,制定完善了《政协东莞市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政协东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了机关服务水平,为委员更好地履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忆往昔峥嵘岁月,东莞政协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历届政协领导和委员的辛勤耕耘。当前,东莞市“十三五”规划的壮丽画卷已经铺开,下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正在形成。而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中共东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东莞政协必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