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的提案

2020-01-14 01:08:1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037
  案 题:关于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的提案
  提 案 者:吴远溪
  类 别:文教
  内容: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短短几十年,汇集了千万级的人口,出现了数家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即使是这么优秀的城市,近几年关于公办优质学位紧缺的议论依然愈演愈烈,外来打工子弟特别是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子弟,无法正常在深圳接受教育,这会让深圳的所有辉煌,都不值得炫耀了。孩子们没有未来了,城市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学位短缺也会让很多有心来深圳发展的企业人才心有顾虑。长远来说,学位短缺影响的是像深圳这类城市的营商环境,拖累的是城市发展的速度。孩子的学位问题是每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全家人都会围绕着孩子的学位问题做出更正确、积极、向上的决择。去年8月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的意见,这不是很常见的提法,对于像深圳这样的“先行示范区”来说,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一目标不够给力,但依目前深圳的教育来看,这是最务实、最现实的提法,也是当前深圳教育急需解决的第一大问题。从另一方面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和改革问题。
  深圳教育规模的现状:
  1、人口和GDP增幅与学位的增幅严重不匹配:网上有一则报道称“深圳奇迹”,深圳人口从1979年的31万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增65倍。如果按照统计局公布的1302万人,增42倍,同样惊人。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增加到2018年的2.4万亿元,增1.2倍。据深圳统计年鉴数据发现,深圳的小学数量,从1979年的226所到2018年的344所,只增加了0.52倍!普通中学(高中、初中)增加了15倍,这个增幅相对较大,但直到2001年之后,才大量增加的,此前增幅不过两三倍而已,与人口和GDP增幅相比,严重不对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深圳的幼儿园在校人数全国第一:据深圳2018年政府公报,深圳有小学344所,在校学生102.8万,增长6.6%,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普通中学390所,增加22所,在校生44.8万人;深圳幼儿园人数52.42万人,幼儿数量超过北上广,全国排名第一。深圳的幼儿园每年新增入学人数约3万人,间接引发的“学位预警”十分严峻。这会让深圳的上学升学,形成一个无情的漏斗结构,大量的婴儿争相进入漏斗,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在每一个流程中,孩子们被不断挤压,最终能上公办高中的不足一半。最新出炉的2019深圳中考录取率只有44.4%,意味着55%的孩子被公办高中淘汰。
  3、百万在校小学生及无法满足的学位资源:深圳小学生数量在2018年突破了百万,平均每年增速达到了7%左右。一线城市的小学生数据分别是:广州105.89万人,深圳102.8万人,北京91.3万人,上海80.02万人。深圳的这一数据仅次于广州。深圳小学生每年增长约6万人,但每年公办小学数量却仅仅增加2-5所,这么多的小学生,紧俏的学位肯定是不够用的,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城市学位规划,依据政府编制的《深圳市中小学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到2022年将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0.46万。但是从目前的学位紧张形势来看,这一规划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深圳要应对当前的学位压力,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已经不能靠现有学校的“挖潜”,改扩建几乎已到极致。接下来学位的主要来源是新校建设。新校建设,有两个核心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地,一个是人。后者似乎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一是提升深圳对教育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但要解决地的问题,则需要多部门联动,需要更有力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更需要创新精神。把有限的土地供给更加需要的地方:深圳教育。它不会马上提高GDP和城市形象,但却是一座城市长久的魅力和竞争力。
  2、允许民间自由办学。深圳这种发达城市的智力资源密集,有能力教中小学课程的人比比皆是,找一些特长突出品德兼优的智者并不是难事儿,最后的教育质量未必会输所谓的名校。
  3、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设立民办学校办学效益奖。稳步推进民办学校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和扶持。完善捐资办学激励制度,鼓励捐资举办高水平非营利民办学校。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优质民办学校。
  4、教育平权,实现教育的公平。企业家自发地帮助员工,提高对教育的认知和追求。因为教育最终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没有企业的帮助和引导,有些家长自身的认知水平是局限的。绝大多数家长自己在温饱线上挣扎,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他们首选之内。作为有识之士,要帮助这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想不了那么深远问题的族群设计和构建未来对下一代最有利的事情。